关于我失业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0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4:09
一、我国目前的失业状况
我国目前的失业人口包括:城镇失业人口和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就业人口。
国家统计局定义“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是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人员。据统计,这部分人员1998年为571万,失业率3.1%;2001年为681万,失业率3.6%;2002年为770万,失业率4.0%;2003年为800万,失业率4.3%。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每个季度基本以一个百分点上升,这种情况在2002年最明显,比如2002年四个季度的统计分别是3.7%、3.8%、3.9%、4%。仅2003年而言,对于具有28963万〔1〕就业人口的中国城镇地区而言,800万人的失业的确不足以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在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只是失业人口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的失业人口并没有登记。根据中国就业状况*公布的数据,1998年-2001年,国有企业职工累计下岗的人口达到了2550万人,而2002年-2003年,又累计增加约670万。也就是说有近3220万的失业人口没有纳入我们的视线。
失业人口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结论是中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人。按1998年中国农业劳动力3.48亿人计算,剩余劳动力达1.52亿人。”〔2〕而且预计今后农村每年还新增400万适龄劳动力,并且到2030年达到高峰。这些数据深刻表明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将来。再加上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以及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对农业吸纳劳动力能力的严重削弱,使得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此外,新增劳动力也是中国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主要考虑因人口自然增长而引起的新增劳动力数量。根据这几年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估计以后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总量将在900万左右。
针对以上的统计偏差,有些部门对官方公布的失业率进行了修正,估计我国目前的失业率为20%—28%。如近年来就有研究者在排除我国失业统计中的缺点后计算,目前我国城镇失业率大约为15%,而农村劳动力剩余则高达26%,城乡合计失业率在20%左右。〔3〕可见,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是严峻的,要想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分析失业的深层原因。
二、失业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1)相对于生产资料而言,人口相对过剩是造成失业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人口数量问题,总是相对于那里的资源、环境条件即大地人口容量而言的,其核心内容就是相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的劳动力人口的多少。如果劳动力人口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劳动力人口尚有剩余,这一般而言就是人口过剩;如果劳动力人口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生产资料尚有闲置,这一般而言就是人口不足;如果劳动力人口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两者大致相当,这一般而言就是人口适度。对于我国目前状况来说,劳动力人口相对于生产资料是严重过剩的。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财富,劳动力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其他要素的有限决定结合的劳动力必须有一个最大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的劳动力供给不仅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且会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就我国目前的状况,生产资料相对于劳动力人口远远不够,所以就必然有一部分人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社会化大生产中分离出来,处于失业状态。(2)经济*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是造成失业的*性原因。我国进行经济*改革,也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国家对企业不管在生产方面,还是在用人方面,都实行统一的统包统配制度,这就是企业对劳动力没有选择权,积累了大量的冗员,因此,就形成了“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的局面,使企业内部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使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就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和劳动力,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路子,所以就造成一些名义上在工作岗位,实际不工作的富余人员失业、下岗。(3)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是失业的技术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带来了设备、技术、工具的更新换代,使资本的技术构成在不断地提高,这就使得资本有机构成中生产资料的比重在不断增多,而劳动力的数量在相对或绝对减少。
2.主观原因。(1)择业观念存在误区,“铁饭碗”意识根深蒂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劳动者只要进入国有企业,他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因此,在他们心里已筑起了一道“铁饭碗”的钢铁长城。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劳动者都是双向选择,“铁饭碗”从现实变成了梦幻,这就使得一大批长期处于“铁饭碗”保护下的人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只愿意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错误的择业观念,使他们一次又一次与就业失之交臂。(2)劳动者本身素质低下,技术水平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办公、生产设备愈来愈先进,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有一定的技能,能熟练操作工作设备。但是,由于建国后,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行计划经济*,使得大批劳动者没有形成竞争意识,干与不干一样,有无技术一样,以至出现了一批低素质劳动者,因为他们不能胜任高科技条件下的工作,所以就不得不失业。
三、对策建议
失业虽然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失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失业问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实施扩张的财政*等措施,但都收效甚微。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历史发展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与失业率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规模对劳动力的吸纳容量就会急剧加大,失业就会缓和;若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规模对劳动力的吸纳容量就会急剧缩小,失业就会加剧。因此,在今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能否保持经济在较高速度上的增长,就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只能通过加速发展经济来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以过度的牺牲速度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的表面稳定,牺牲速度就等于牺牲大量就业机会,最终也会影响稳定。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不但投资小,而且创造就业机会多。据测算,重工业部门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平均需增加一万元的固定资产投入,轻工业部门也需增加6,000元,而发展第三产业只需增加1,200元左右。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今后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应在扩大就业容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发展潜力大、预期效益好、符合国内居民文化生活需要的行业部门。具体来说,就是着重发展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以“安居工程”和健全维修服务、经纪代理、物业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房地产业;以生活服务、卫生保健、文体娱乐、婴幼教育、养老托老等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以连锁经营、物资代理和配送制等业务为代表的新型流通业;以电子出版和系统维护、设备修理为内涵的信息服务业;以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的金融保险业;以及广告咨询、科技服务、文化、体育等十大增长点。
第三,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就业。人力资本投资,就是由*或有关机构向劳动者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增加教育投资,普及教育。今年中国高校扩大招生,就是一种有效的长远人力投资。这样既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又可以暂缓就业压力。
从短期来看,是对工人进行在职培训,或者对由于技术不适应而失业的工人进行培训,增强它们的就业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失业人员的总体状况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文化技术水平低,二是工作技能单一,三是知识老化。鉴于此,为切实解决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网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单位培训。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经常的技能提高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要,减少失业源。其二,*培训。*从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实际出发,对本地区的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的分门别类的定向培训,使他们有能力走上新的岗位。其三,社会培训。这是一种加强*再教育,实现终生教育的有效措施。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因此,每个人都应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在这种形势下,各院校应充分利用目前的通讯设备进行远程教育,或者在本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拓宽他们的工作技能,使劳动者能迅速地适应社会变化,增强竞争力,减少失业。〔4〕
当今许多西方国家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为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也应借鉴他国的经验,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在职人员的就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使大量的失业者成为合格的就业者,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打下基础。
第四,控制劳动力供应,减轻就业压力。为此要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这是减少劳动力供应过快增长的根本性措施。同时,可以适当延长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龄,以避免他们快速向劳动部门转移,增加就业压力。
第五,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从根本上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不致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标准不宜过高,但覆盖面要广,要覆盖农村;标准可以因地而异。社会保障体系资金可以通过多渠道筹集,如征收地产税和遗产税,拍卖中小企业等。
第六,建立健全失业立法。失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它的*管理应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依法*,科学管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历史尚短,失业立法工作还没有展开,以至于使企业、企业负责人和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当前急需加强立法工作。立法内容主要包括:失业法、失业保障法、职业培训法和辞退法四个部分。
第七,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失业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例如劳动供求的信息不畅通、职业介绍机构缺乏等等,致使劳动力市场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系统的管理,使得职业介绍、就业信息的传递、招聘等方面都表现得很混乱。因此,*应该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增加各类就业介绍机构,为劳动的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而完全的信息,这无疑会有效减少失业。例如我们可以在国家法律、*的指导下,通过全国性的劳动力供求信息中心,实现全国的职业介绍联网,实现全国范围内劳动力的大流动和大重组,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同时,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严厉打击欺诈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http://www.51kj.com.cn/news/20061201/n100186.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4:09
我国失业原因探索
--------------------------------------------------------------------------------
周培元 文
*改革对失业的影响
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步步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严格的成本约束条件下,那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社会平均边际生产力的职工,作为无效劳动力,会被“滤出”生产
过程。那些因设备老化,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善的国有企业也将*退出经济领域,在这些企业就业的职工也随之下岗。这使原来大量的隐性失业成为公开失业。
结构调整对失业的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许多旧的工作岗位被淘汰,劳动力需求逐渐下降,当新增加就业岗位的规模和速度赶不上被淘汰的工作岗位的规模和速度时,就会出现失业现象。同时,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很多原来从事农业、工业的人员会向其他部门流动,在还没找到新的工作岗位时,他们也处于失业状态。
技术进步对失业的影响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越来越快,由于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技术,使得许多原来在岗的工人失业。此外,科技发展虽然会使脑力劳动者的就业得到部分增加,服务部门和妇女的就业也会有所增加,但整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总量会相对减少。
人口生产*对失业的影响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了错误的人口*,导致人口的过度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总量远远大于同期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需求,形成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
人口管理*对失业的影响
由于不需要那么多的人从事农业劳动,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要游离出来。但由于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在造成了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这样,在社会对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进程中,这些被淘汰出来的劳动力却越来越不能适应环境和岗位的要求,从而长期处于绝对失业状态。
解决失业的对策,首先要调整经济发展观,要从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同时,国家应发挥宏观*手段的作用来增进就业。
(《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
参考资料:http://www.sina.com.cn 光明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4:10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目标,是全面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扩大就业是化解劳动者流动日益频繁带来的压力,保证社会经济甚至*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为什么失业问题如此严峻?就业已成为广大民众长期探讨的话题,国内外媒体更是对就业问题珍爱有加,每年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就业率被人们挂在嘴边。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本来发展潜在趋势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了,大学生就业工作更是受到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中国再就业工程》《我国失业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