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1 04:0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1 07:39
只能说那些流传较广的比如碰瓷等行为都让人崩溃。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1 07:40
一、过度节俭。
老人因为经历过困难的年代,吃过不少苦。因此,对东西就特别珍惜。剩饭菜舍不得扔,甚至发霉变质的东西也相信加热一下就消了毒了。往往因为吃了坏的东西,轻则闹肚子,重则危及生命安全。为的是省细,结果“因小失大”反而花了更多的钱。有的老人一件衣服穿了好多年,变形掉色太厉害,也舍不得扔。他们穿新的就有一种 “犯罪感”。这样不但自己不舒服,在外也会被邻里街坊笑话。儿女们觉得脸上无光,自然也不满意老人这样做。小薇的公婆用完马桶,如果是小便的话,就不冲厕所。如果大便,就从洗衣盆里舀取已经涮过墩布的少量水冲一下。几年下来,公婆用的那个马桶里面已经面目全非了。省了水,千把块的马桶成了这个死德性!小薇看见了就生气。老人过度节省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年轻人在“断舍离”,老人在“捡、捡、捡”。有的住在城里的老人,看到小区垃圾箱里扔的坏了的钟表、不亮的台灯、锈迹斑斑的电扇,以及旧包破帽子等,都要捡回来。朋友小杜的公公甚至把人家死了人,灵前烧纸用过的不锈钢盆也捡了回来,放到车库。小杜看到这个晦气的东西,只能趁着老人不注意,扔到了小区外的垃圾筒里。还有的老人,参加一次婚宴,他能提着一个小桶,搜集了全桌上的残羹剩饭。然后提回家一顿一顿热着让全家人吃一个星期。你说你会不会疯?
界限感地病态干涉孩子的生活,确实让年轻人很崩溃。
二、不讲卫生。
小林两口子刚刚在城里买了楼房的时候,公婆都跟着住了进来。公公没有进门换拖鞋的习惯。小林好心提醒,公公气呼呼地去换。
等换完开始吃饭的时候,小林就觉得一股异样的臭味弥漫开来。
原来是公公不习惯洗脚。一年当中洗澡的次数也是少之又少。
一来他们没有勤洗澡和天天洗脚的习惯,二来也是怕费水费电。
小林的公公住到楼房以后,还跟在农村一样,想吐痰就拉开自家房门,把痰吐到楼道里。这个习惯也是说了好长时间才改过来。
三、没有界限感地干涉年轻人,甚至有些病态。
年轻人爱网购。
有些老人看不惯,就小声嘟囔,或者公开表示不满:“省着点花吧,买那么多东西用得着吗?”钱是年轻人自己挣的,当然不愿意听老人这样说。
还有的年轻人,爱熬夜,早上起床晚。尤其是到了节假日,往往年轻人这里还睡得正香,老人在外面就敲门让起床吃饭了。
有的儿媳爱化妆,老人也看不惯。“东抹西抹的,化得跟个妖精似的!”这样的话传到儿媳耳朵里,也往往引起婆媳矛盾,家庭不和。
前段时间从网上看到了一件奇葩事。一个年轻时期就守寡的婆婆,一直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结婚以后,她就睡到了儿子儿媳的婚房。
她跟儿子一张床,让儿媳一个人睡小床。
后来,老太太找了后老伴,也是带着后老伴住到儿子家,颐指气使,毫不收敛。
五年后,儿子儿媳终于忍无可忍,办理了离婚手续。
这当然是极端个案,但是也说明老人没有界限感地病态干涉孩子的生活,确实让年轻人很崩溃。
四、宠溺孙辈。
人们往往说隔辈亲。孩子的父母正常教育孩子,有的老人嫌年轻人批评孩子,往往站出来袒护。甚至有的背后有意无意说儿媳的坏话。
“看,你妈对你多凶!还是爷爷奶奶对你好吧?”老人这样做,根本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做事有恃无恐,形不成良好的是非观念。这样做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老人对孙辈的过度溺爱,也常常让年轻人非常不满。
作为老人,希望大家还是克服以上让年轻人不爽的习惯以及观念。适度消费,享受生活,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及家庭卫生。
自己的孩子毕竟是成年人,对他们要有界限感。
在他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不要因为心疼孙辈,做出不合时宜的事情来。
作为老年人,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老旧观念,做个让年轻人尊重和喜爱的老人。
作为年轻人,也要本着宽容的心态,原谅老人的不完美。
因为一些性格及习惯的形成,跟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再者父母把我们养大,就是我们最大的恩人。
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原谅他们的不完美,并试着用诚恳、温和的态度去帮他们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
再者,为了减少家庭矛盾,如果有条件的话,老人与年轻人还是选择分开住。人们讲究“一碗汤的距离”是有道理的。
两辈人既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又可以很方便地聚到一起,互相有个照应。这样既享受了天伦之乐,又能使家庭关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