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评价(15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0 16: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4:54
柔术----哭来的江山!》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风云中的一幕幕金戈铁马,一幕幕悲壮山河,让多少人抚卷沉吟,让多少人以史为鉴。而三国中的几次“笑”与“哭”,更是值得我们深深体会。
《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曹操为“奸雄”,他的笑多为“奸笑”,这是有违史实,但从《三国演义》中有一次曹操的“笑”不能算“奸笑”,这一次笑就是曹操走华容道的那一段。初看来,会误认曹操的笑是“轻敌”,但仔细想一想。在那种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的狼狈逃亡情况下,在“兵败如山倒”的几乎绝望的条件下,曹操作为一军之帅,生死尚难定,重整旗鼓更是难上加难,他面对如此重重困难,道道难关,竟能如此豪放豁达地“仰天大笑”,将失败统统丢到脑后,实在是大气魄,大胆量,实属不易,他这一笑,不但鼓舞了士气,而且体现了伟人的胸怀,失败不要紧,关键是能不能从失败中得到教训,能不能下一次不失败,能不能不灰心丧气,重整山河。因为有了这种胸怀,他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在乎兵临城下走投无路的困境,他在乎的是最后的胜利属于谁,这才是真正做到了毛*的那句话:从战略上蔑视敌人。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曹操三次“仰天而笑”,笑“孔明若在此伏兵,吾必死无疑。”可每次还没笑完,一队伏兵立刻冲杀过来。而每次曹操都死里逃生,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具备了大胆量,所以不论多少伏兵,他总能率这队残兵败将沉着应战。特别是最后一次,当他笑完时,关云长的部队已经到了他面前,在这走投无路的条件下,要是别的人,早就会感到大难临头了,但曹操的英雄气质使他还能保持惊人的冷静,分析对方的心理,最后竞使关云长“放虎归山”,这该归功于他身经百战所磨练出的沉着与冷静的性格。不论如何的困难,在这种人面前,是没有克服不了的。曹操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笑出了他的*远瞩,也笑出了三国争霸的必然结局。群雄逐鹿,鹿死谁手?谁不怕困难,沉得住气,胜利就属于谁,像刘备那种一知道关羽张飞被杀就按捺不住,直喊复仇的人,是永远也不能获得成功的。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刘备借荆州那一“哭”,确实哭得妙。他敏锐地观察到了孙权的担心:如果刘备退出,就只有他一人与曹操做对,而他绝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刘备死抓住这一点不放,故意装出个哭哭啼啼悲悲戚戚,正中孙权要害,虽然孙权也似乎猜到他的用意,但无可奈何,只得将荆州拱手相让。当然,刘备这一“诈哭”好像太没君子风度,甚至有些泼皮耍赖厚脸皮的滋味,但正是“兵不厌诈”为了得到“荆州”这块肥肉,为了能制造出“三国鼎立”的局势,又不伤孙刘和气,“哭”或许是最简单最英明之举吧。就因刘备这一“哭”,使得他以后能一展鸿图,大显身手。这“哭”岂不妙极?然而刘备能好好守住这“哭来的江山”。“大意失荆州”,以至最后一败涂地,基业俱毁。
说到蜀国一败涂地,基业俱毁,又不能不提起刘禅这个亡国之君。他不仅胸无大志,腹无良谋,而且只知道吃喝玩乐。他被俘到晋后,天天声色犬马,跟无事一般,只知道笑,还笑得挺开心,仿佛蜀国不是他的,他不是俘虏一样。毫无亡国的耻辱之感,没用之极。历史上有哪个亡国之君象他这样呢?一个国家的兴亡,连国君都认为无足轻重,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呢?他这一笑,笑出了蜀国亡国的根源,笑出了国君昏庸的危害。
而刘禅的那一“哭”,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他被俘至普后,晋国的人问他:“这儿好吗?”他笑个不停,后来他的一个近侍便告诉他说:“以后别人问你这句话,你就放声大哭,这样说不定会开恩让你回蜀,我国还可以重整河山。”这刘禅听了这话,第二次别人再问他,他就装哭,可惜啊,他可没有他老子刘备行,哭又哭不出,又硬憋着要哭,最后实在装不像,才叫嚷起来:“是××教我说的。”那位近侍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却不注意他的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刘禅这一“哭”,也告诉以后为臣的人们,对于碌碌无为的这种皇帝,就是有再好的谋士,再有利的条件,他都不会去利用,最终只有亡国。君明臣贤,才能国泰民安,这两者,缺一不可。
三国中的“哭”与“笑”,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它告诉人们,有时候一“笑”,能改变人的命运,有时候一“哭”,能主宰江山谁属,而*者的哭与笑,只会让人看到他的*。善于“哭”与“笑”,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真正的英豪。
关云长怒斩阎婆惜,大耳贼梳笼李桂姐。
张文远争锋毁花院,太史慈倒拔垂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