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制度的主要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2 17:0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19:38
这种两京制度的特点是:皇帝和内阁大学士等决策人物都在北京,北京的六部等衙门是名副其实的*权力机构;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衔,公务清闲,任职*被称为“吏隐”,但地位一般不低于北京相对应的衙门*。在留都握有实权的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和提督南京军务勋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19:38
万历三十九年考核京官,京师由东林党人主持,浙、齐、楚等首领多被罢黜;南京由浙党等主持,东林党人尽遭排斥。一个朝廷怎么会同时在两个地方考察*呢?原来,这是由于明朝有一项独一无二的两京制度。两京分别为南京和京师即北京。要说各国都城的数量,明朝也不为多,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两个都城各设一套*机构,且多有相同之处,彼此独立,各不统署。两京制度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并建都于此,改名为南京。此时朱元璋还有向北迁都的打算,不过他理想中的京师是开封,所以暂且将开封府称北京。但后来,朱元璋乐不思蜀,渐渐淡去了迁都开封的念头,遂去掉开封的“北京”称号,改“南京”为“京师”。
燕王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也定都南京。此时蒙古族的残余势力还在北方威胁着大明王朝的社稷安危,而北平“地势雄伟,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若迁都于此,即可以抵御蒙古贵族的威胁,又可以占据有利地形,控制南方各地。朱棣继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并大规模修筑北京城,做迁都的准备。
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出于种种原因,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不过,南京各机构设员较少,管辖范围也仅限于南京。虽品级与北京各官相同,权力却大大不如。时人均把南京官视为闲职,*由北京调往南京,也往往是一种贬斥。明中期以后,党争激化,在北京失意的*多集中在南京。一时之间,南京顿时成为反对派的大本营。于是便出现了对立的两党各据一京,互相贬斥,针锋相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