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41
大家都知道,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最终俄罗斯帝国战败,导致了国内*的爆发,动摇了沙皇的统治。而日就此跨入列强的行列。
那么,这场战争的时代背景究竟是怎样的呢?当然主要因素是日俄矛盾的激化,更是世界列强放任与助推的结果。
日俄的矛盾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出了封建的闭关锁国状态,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成为当时亚洲仅有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国家。尽管如此日本仍然保留着以军国主义为主的大量封建因素。这就决定了以后的日本政权的侵略性,对内残酷剥削和*劳动人民,对外积极扩张掠夺,走上了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道路。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4月日本胁迫清*签订《马关条约》。而该条约关于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让*无法接受,于是就上演出三国干涉还辽、迫使日本修改《马关条约》的事件。至此,日俄在远东的利害冲突进一步激化。
之后,日本抓紧对俄战争准备。以《马关条约》从中国掠夺的2.3亿两白银赔款,大都用在了战争准备上。在1893年至1894年,日本*的开支为8400万日元,到1897年增至2.4亿多日元,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军费。甲午后,日本耗资5.16亿日元的陆海军军备计划和铁路建设计划,到1900年至1901年时基本完成,标志着对俄战争的准备已经完成。
而且日本武士集团和大资本家的联盟一起鼓噪,要在*的西伯利亚铁路没有建成之前,尽快发动夺取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日本胜算最大。虽然日本的进步人士也曾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但是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无力制止战争的爆发。这样,日俄之间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欧洲的稳定
1895年,*与英国在中亚阿富汗的博弈因为边界线的划定,暂告一段落,英俄在阿富汗的冲突趋向缓和。1897年,俄罗斯与奥匈帝国达成维持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半岛现状的协定。后来又多次同奥匈帝国签订关于巴尔干问题的其他协定。
到了19世纪后半期,各列强最后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为打破孤立,利用德法矛盾,与法国关系转好,但同时也努力缓和与德、奥的矛盾。为此,这个时期对俄罗斯而言,欧洲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这使*腾出精力把目光转向了远东。
*的野心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列强把中国当成掠夺瓜分的一个主要对象。此间,俄罗斯形成了妄图并吞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黄俄罗斯计划”,同时拿到中国辽东沿海的一个常年不冻港。1894年7月,日本在美英怂恿下,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取得了胜利。并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了辽东半岛,这严重危害了俄罗斯图谋独占整个东北的计划。这让俄罗斯统治集团无法容忍,不惜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这样一来,清*就会倾向*,以便做好以后的文章。
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俄罗斯*伙同德、法两国,共同对日施压。当时甲午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日本已经无力再打一场新的战争,“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事后,俄罗斯凭借“还辽有功”,敲诈勒索清*。1896年,诱*清*接受《中俄密约》,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1897年底,俄罗斯舰队擅自闯进中国旅顺口,1898年初俄罗斯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常年不冻港。
到了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之时,俄罗斯以*东北义和团运动为名,征调13.5万余官兵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企图独吞中国的东北三省。由于当时清廷自身不保,所以对俄罗斯入侵东北持妥协求和的态度。清朝在东北全境虽拥兵9万多人,但因三地主官在是和是战问题上有分歧,不能一致抗敌。
后来,在八国联军的其他国家军队撤离北京后,俄军仍赖着中国东北不走,企图实现其所谓“黄俄罗斯计划”。俄罗斯的行径引起中国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英国、日本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坚决反对*的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1902年4月8日*迫不得已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同意分三期用一年半时间撤出东北。然而,俄罗斯贼心不死,于1903年8月成立了以旅顺为中心的“远东总督区”,任命总督,实际是把东北当成了俄罗斯领土,并拿出了一副独占中国东北,且不惜为此一战的架势。
列强的态度
英国历来与俄罗斯不睦,并把视为与已争夺中国的对手。它想利用日本之手阻止俄罗斯南下与其争夺中国长江流域。因此,英日一拍即合,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意在遏制*。
美国从1899年几度试图染指中国东北,都被*阻止。为此美国也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与英国一起在经济上给予日本大量援助,鼓动日本的扩军备战。
法国仍然忠于俄法同盟。并在1902年3月12日,把法俄军事同盟推广到远东,直接针对英日同盟。但是,法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它不愿意让*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向远东,以使俄法同盟在欧洲对德国的影响力减弱,所以对*在远东行动的支持是有所保留的。
德国的*是继续推动*东进。它希望最好因东北问题让*和日本乃至英国的矛盾加剧,从而使*西部边境的俄军调往远东,以减轻俄法同盟对其压力。所以,1901年至1904年间德国的远东*,基本是支持*的。战争爆发以后,德国继续坚持此策。在*东调波罗的海舰队时,德国愿为其加煤,甚至还产生了俄德结盟的念头。
到了1902年春,这些列强在远东问题上基本形成了两大集团:一个是美英日,以英日同盟为主;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支持*。这样,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日俄的盘算
*在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集团中,在对日战争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而是两派各有主张。但在夺取中国和朝鲜这些基本问题上两派是一致的,都是沙皇远东侵略扩张*的忠实支持者和执行者。分歧主要表现在策略上:一派看到*在国内和国际上仍存在诸多困难,所以主张不要轻易发动对日战争,而应作出必要的让步,同时加紧掠夺中国和战争准备,等到西伯利亚铁路贝加尔湖段通车和旅顺及其外围要塞完工后,再伺机决战;另一派是一群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帝国主义冒险家。他们低估计日本实力,认为日本是蕞尔小国,不堪一击,主张*,要从对日战争中寻找出路。
而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地地道道的主战者,虽然明知道自己准备不足,但他还是积极支持主战派。1903年5月,沙皇排斥了“主和派”干预远东事务,推行主战派所谓“新方针”。并在全*呼吁人民“流血牺牲”,“保卫祖国”,大造战争空气。但*实际的战争准备进展缓慢。
而日本统治集团清楚地看到,拖延就会让自己的胜算一天一天的失去,相反的是增加*取胜的机率,所以日本在英美支持下紧锣密鼓地加紧备战,并在与俄的谈判中,日不断提高价码,开始要求*承认在朝鲜的权益,紧接着要求承认南满的权益,最后又要求北满及其他地区的权利。沙皇*虽想故意拖延谈判以争取时间,但日本与俄一战的决心已定,并抓住了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准备不足的机会,在1904年2月6日毅然决然地与*断交,2月8日夜突然对俄军的旅顺港发支进攻,不宣而战。至此,日俄战争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