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18 00: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0:25
在现代的大学生活中,“内卷” 一词流行甚广。那么“内卷”到底是什么呢?
内卷,是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它表达的是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宽泛一点地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之为“内卷”。
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图片内容分别是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书,有的人甚至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了热搜,是高校学生用来指非理性内部竞争的形容。
所以说,“内卷”是一个贬义词,那么它对人的影响也自然是消极的。对个人来说,“内卷”会让一个人进入内耗的状态,不断地无效消耗自己的精力,使自己进入一个死循环,日复一日地变得消极,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情绪是最容易传染人的,它不仅仅会影响自身,还会将自身的消极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对他人的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再进一步,若是有很多人进入这种内耗的状态时,就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轻则影响社会气氛,重则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内卷”的危害是极大的,我们要尽力阻止这种情况出现在我们周围。
那么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看待“内卷”呢?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罗翔老师说过,正义的人是不会内卷的,因为他们追求着同样的一个抽象的目标——正义。见贤思齐,正义的人面对追求同样伟大信仰的人们是不会“内卷”的。而见利是会忘义的,所以,不正义的人才会“内卷”。正所谓,善善不争,善恶相争,恶恶相斗。我们要以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看待“内卷”,以自己的判断力去理性地看待内卷,形成自己对“内卷”本身独特的见解。
但是,我并不是否定竞争。我们要清楚,“竞争”和“内卷”本质的区别。即竞争乃是良性,内卷乃是恶性。
我认为,竞争是有必要的,他可以激发人的潜质,不断发掘人身体以及内心的潜在力量,不仅能提高自己,还能帮助他人,何乐而不为呢?当然,竞争最重要的还是和自己的竞争,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所极为乐意做的。
那么,我们又应当如何与自己竞争呢?
首先,要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每天不断地拼命奋斗,支撑自己在通往理想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毫无怨言。
其次,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偏见。人的本能都是喜欢别人夸奖和赞美自己的,当他人在指出我们的缺点和不足时,起初,我们是很不舒服和不耐烦的,但当我们勇敢、理性地去直视自己的缺点时,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偏见的,终日的学习和读书只是在慢慢地走出偏见,学会去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正视自己内心的偏见与不足需要勇气,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打破旧我,重塑新我。
第三,承认自己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这是毋庸置疑的。人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的认知具有局限性,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主观意识占领我们认知的绝大部分,也就是说我们时刻都处于一种偏见之中,我们的观点只是局部的,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的观点要接受批评一样,因为如果没有批评的声音,人就很容易轻信各种看似合理的观念,也就是说人的局限性永远决定着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所以我们每天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而是为了思考、权衡和选择,是为了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是为了走出偏见,尽量使自己更能客观地看待人和事物,是为了承认自己的有限,去接受别人客观的批评和建议,是为了提高自己,不让自己变成一个自会模仿身边人、人云亦云的人。总之,我们要明白竞争与内卷的本质区别,不要让自己的努力贬值,最后演化为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