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6
看书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做笔记,关键在于你是否花了心思去看,是否在上面动了脑筋。看书的时候可以想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这件事是真的吗?跟我有什么关系?通过一连串的发问将书上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通过辩证的思维来判断作者哪些话有道理那些话是出彩你想不到的,哪些观点是需要你再去印证的。通过不断的思考总结。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关点,才能在别人看同样一本书时你能发表下自己的观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6
我觉得看目的性吧,我有几本百看不厌的书,很喜欢,对我生活态度也有一定影响,然鹅从来没做过笔记,顶多有几次看完写个类似共鸣心得体会。不过这几本书都不是专业书,都是闲书……我觉得看这些书的意义在于寻求一些共鸣,或者接触一些前人的疑惑,或者看一看生活百态,如果看到一半做笔记可能会中断我对整个故事的思路。所以我很投入看一本书的时候,甚至是很难记起来去做笔记的。建议你真的想对这类书做笔记,也在第二甚至第三遍的时候再进行吧。专业课的书,我会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看完一个章节,做个整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7
根据你看的书的类型选择性书写。鸡汤型:对比自己,写感悟。传记型:学习别人的思维与态度。大众型:记下来你喜欢的内容。学习型:按照自己的理解写笔记,例如思维导图什么的。网路上流传甚广的三毛的一句话了解一下: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无用之用也是有用的。再印象深刻也会被时间给推平。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7
不一定是笔记,看到有共鸣的句子,随手几笔可记下自己的心境。更多的时候是一些摘抄,提升文学修养,扩充眼界。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强制自己去写一堆旁注,追寻读书的目的,还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8
看书看完过眼云烟,这是很正常的。为什么呢?通常阅读的时候,没有目的,没有发生问题,相当于缺少一根弦儿。就会导致阅读完一本书,当你要跟别人介绍书中讲了什么,模模糊糊,没有任何逻辑条理和头绪。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利用目录,阅读完一些章节通过目录回想书中主要的部分,譬如关键词,关键句子。可以一边阅读一边随笔写下自己的感悟,因为很多想法都是灵光一现,一去不复返,当你到达某个年龄,再阅读这本书,会有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