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50
.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文子·十守》:“故静漠者神明之宅,虚无者道之所居。”《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谓清静无欲 ,无所爱恶。《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吕氏春秋·知度》:“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用虚无为本。” 高诱 注:“虚无,无所爱恶也。” 宋 王禹偁 《贺册尊号表》:“尚以为法天之义,可以体刚健而奉高明;崇道之名,可以守虚无而务清浄。” 清 唐甄 《潜书·破祟》:“ 庄周 伤道丧世乱,由于利欲,而矫之以虚无。虚无非差也,无之所以求其有也。”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天空;清虚之境 。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历骇猋,乘虚无,与神俱。” 唐 杜甫 《白帝楼》诗:“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 仇兆鳌 注:“太虚之际,城堞上侵,极言城之高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 桂林 石山怪伟,东南所无。 韩退之 谓‘山如碧玉簪。’……近时 刘叔治 云:‘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皆极其形容。” 明 何景明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之九:“青壁结烟霭,缥缈凌虚无。”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谓荒诞无稽 。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世人以 刘向 作金不成,便谓索隐行怪,好传虚无,所撰《列仙》,皆复妄作。”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老氏说》:“ 老子 为书,比其馀诸子以为简要也……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5).空无所有。 唐 杜甫 《热》诗之一:“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斗室虚无隘九州,萧条还作采真游。” 鲁迅 《野草·求乞者》:“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指想象或理想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50
按尼采的说法虚无主义是对彼岸世界的绝望!按费希特的说法彼岸也就是现实所要过渡到的结果和目的。人首先生活于意识的命令之中,也就生活于开拓的行动之中,也生活于对彼岸的期望之中。人的意识和信仰是分不开的,人的原初信仰就是对自身的肯定,而人对彼岸的信仰就是对原初信仰的支持和重构,原初信仰和彼岸信仰又有某种同一关系,原初信仰是纯粹的现实性,是结果和开端,而彼岸信仰是纯粹现实的量化结果和其环节的统一。因其彼岸信仰的不同,虚无主义有以下几种表现:1,对上帝的天堂彼岸的绝望;2,对自在的世界或社会意义的绝望;3,对自在的人生意义的绝望。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51
虚无宅指的是没有*去了解社会,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过着虚无缥缈的日子,没有目标、更不知道或了解自己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总之一句话,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空间里,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什么都不做,只知道消耗光阴,成为了一个佛系的死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2:52
如果你脑袋里在思考东西,就不是虚无,反之就是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