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21:38
明五彩起源于金代的红绿彩,又名宋加彩,就是彩加于釉上的意思。一直到晚清,五彩都是这种画法:在烧好的高温白釉胎上作画,然后低温烤制,属于釉上彩。
明代五彩分为青花五彩,五彩,斗彩(五彩斗青花),其中五彩是先在白釉上绘制五彩然后入窑低温烧制,使五彩固定于釉上,固为釉上彩。另外青花五彩和斗彩是先画青花之后上一层釉入窑高温烧制,再取出画五彩二次入窑低温烧制使五彩附于釉上,固青花为釉下彩而五彩为釉上彩。
另外,斗彩在明代也称之为五彩,只是到了清代为了强调它的独特工艺命名为斗彩,或曰逗彩及豆彩。
总结如下:
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
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