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0: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2:50
展开3全部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公民,分别指士(学者)、农、工、商。
1、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
2、务农的人。1949年中国*党在*建立政权以后,随着农村土地改革计划的完成,农村居民均获得土地,这时农民演变为“自耕农”。
3、工人起源于17世纪末期的英国,随着工业国家的出现,当时在英国出现了以工业生产为主的资本家,他们雇用大量的劳动力为自己开办的工厂劳动,当时称在工厂中劳动的人为工人。
4、中国历史上虽然长期处于落后的农业社会,比西方国家进入商业社会晚了数个世纪,但中国商业其实早在奴隶制时期的商代和西周就已经产生,东周时代著名商人如范蠡。
到了春秋时期,虽然还是在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工商食官”的商人,但是已经是一种专门职业。
四民的其它意义:
受儒家文化影响,越南、朝鲜、日本、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国家,皆在不同程度上沿袭了中国的“士农工商”四民的划分。在日本封建制度中在“士农工商”的划分之外,另加入“贱民”类别,“士”则指武士。
“士农工商”引入日本时,在镰仓时代其字义仍与中国类同,日本南北朝时代展开四民论,天皇认人皆四民。室町时代始有改变,士农工商除了职业别之外,还有身份阶级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