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7 15: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0:52
战国秦汉时期的农业:
1、战国农业:
①战国中期以后,铁农具明显增多,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并起主导作用,种类有䦆、铲、锄、耙(多齿䦆)、镰等,传统农业所必需的一整套工具都已齐备。②战国铁农具种类及其特点。
2、汉代农业:
①发展表现汉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铁制农具改进和普及、牛耕的推广、水利程营造的新技术方面,特别是牛耕。
②铁农具的种类。
③汉代牛耕。
a、牛耕始于春秋,汉代铁犁普遍,牛耕开始推广,成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显著标志。
b、根据牛耕画像,汉代在耕翻之后出现了耢和耙,破碎土块和平整土地的工具,如山东滕县黄家岭画像石有耢或耙。
c、耢和耙的使用,说明北方旱作"耕-耙-耢"技术体系形成,是农具史上的大事,与此相对应,南方水田的"耕-耙-耖"技术体系也在发展和孕育之中。
d、汉代耕犁除普遍使用犁镜,还可能出现了调节耕土深浅的犁评,如江苏睢宁双沟牛耕图上的辕、箭间有一个活动的楔子,是后世犁评的萌芽。
④汉代水利工程。
a、发展概况。
汉代是我国大兴水利的时期,尤其在关中地区,人工灌溉渠道最为密集,形成巨大的农田灌溉系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漕渠、漳渠、成国渠、灵轵渠、鉴湖等。
b、龙首渠据《史记·河渠书》载,龙首渠为武帝元鼎年间发卒万余人从今陕西澄县引洛水至今铁镰山穿渠而来,于南北2600米之间发现竖井7个,已探明的井的深度27.80米,井内发现汉代常见的绳纹板瓦、筒瓦及陶罐、瓮、盆、釜等残片。
龙首渠使用的井渠法意义重大,有效地解决了开明渠"岸善崩"的问题,也使工程量大为减少;新疆坎儿井是我国本土起源的传统井渠,秦始皇陵园内发现的地下暗渠,是井渠技术早期阶段的产物;井渠法成熟于汉代。
c、鉴湖鉴湖。
又称镜湖,是江南首见记载的农田水利工程和最大的塘堰工程。绍兴境平原常受海水倒灌的影响,内涝严重,东汉以前这里已有一些挡潮蓄淡工程,见诸记载的有富中大塘、炼塘、石塘、吴塘等,但工程零星,规模较小。
公元129年以山阴(今绍兴市)为中心建立了会稽郡,实行了吴、会分治,绍兴成了浙东的*经济中心;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由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修筑镜湖。古鉴湖是东汉大型蓄水工程,是与芍陂、鸿隙陂齐名的古代灌溉陂塘之一。
d、井灌和塘灌井灌的起源早,战国文献中井溉开始有了明确的记录,春秋后期出现了桔槔(jiégāo),西汉遗址发现土井、陶井管等,东汉墓中井的模型更为多见,小砖井普遍。汉代的水塘兼有养殖、灌溉两项功能,有的水塘靠田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