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辜鸿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4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52
我对此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评价一个人应该多方面,很多人说他不好,但是我觉得他很多话是对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应该坚持自己的气节,他觉得中国和德国成为盟友后,背信弃义,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所以对中国巴巴的去参加“巴黎和会”乃至于会上被侮辱引发的“五四运动”呲之以鼻,觉得这是背叛民族观念的自食恶果。
都说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什么的,但是中国自古就是民族排在国家前面,只要认同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泱泱华夏从不歧视,哪怕过去的朝鲜,日本之类。
这是强大民族的自信与胸怀。
他的所作所为,提倡每个民族有应该走自己的道路,从自身的优点出发,走自强的路。
这点,辜先生是了不起的,因为那个时代的国人,哪怕是鲁迅先生,都是自卑的,比如说,鲁迅描写的血馒头,批判国人的围观,觉得中国人哪哪都不行;其实法国国王被杀的时候,人家民众和国人没什么不同,甚至还要割肉吃,比血馒头还恶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52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辜鸿铭先生是一位博学,名士,怪杰,对于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一位博学大家。也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男神,他一生荣拥13个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9门语言他的名言:我的辫子生在脑后,你的辨子长在心头他的母亲是西洋人,他的父亲是华侨,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用辜鸿铭自己的话说是四洋,即“生于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但他一生留着长长的辫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近乎偏执的推崇和坚守,甚至因此经常与洋人较劲,却能够得到洋人的认同和尊重。近代欧洲,有一个名言流传颇广:到中国可以不去看故宫,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53
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演足了自己的悲喜剧。
以他的聪明智慧,却没有与时俱进,这是为人所叹惋的。罗振玉甚至认为辜鸿铭“不见用于当世,乃国与民之不幸,而不在君也”。辜鸿铭的意义当然不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丑而可观的形象,而在于他是那个崇洋媚外的年头中坚定不移的民族主义者,在于他让世界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精义(虽有残缺之嫌),了解到中国人的不可欺。
对这个旷世怪杰,百年来评价不一,誉之者上天,贬之者入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些褒者,自然也认识到辜鸿铭身上的种种残缺,因此极力为其饰非,如林语堂就说:“他有深度及卓识,这使人宽恕他许多过失,因为真正有卓识的人是很少的。”同时代的学人陈彰在略指辜氏之疵后,语锋一转,道:“此正如浮云之掩月,无所损其光辉。只是以其才学,竟于国计民生无所裨益,而至穷愁泥街,以终其生,这就不能不令人为之惋惜!”贬者中除上述已陈外,还需提及三十年代曾任岭南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的陈序经,他对辜鸿铭的批判(如说辜是“中国留学生之守旧最深,而主张复古最力者”云云),是以一种思想的极端反对另一种极端。前面说过了,吴宓对辜鸿铭是有所尊崇的,他认为“辜氏于中国之道德文化,具坚深之信仰,是其卓见;于西方之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帝国主义痛斥不遗余力,且能以流畅犀利之英文文笔表达之,是其特长。对国家世界,其功自不可没”。针对辜鸿铭言论多武断而偏激,加之其人品性格亦多缺失,傲睨一切,诙谐谩骂,放荡不恭,吴宓特别指出“决非崇奉人文主义而苦心化世者所宜出,决不足为今日中国及未来世界精神之师表”。该如何看待这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呢?他提供了一个看法:“吾人之于辜氏,毁之固属无当,而尊之亦不宜太过。辜氏譬如有用之兴奋剂,足以刺激,使一种麻痹之人觉醒;而非滋补培养之良药,使病者元气恢复、健康增进也。”(吴宓《悼辜鸿铭先生》)窃以为此论值得人们反复研讨、品味和反思。
时过境迁,这些年来对辜鸿铭的评价渐趋客观公正。对其在宣传中国文化遗产方面所具的不世之功应予以充分肯定。如冯天瑜教授说,辜鸿铭乃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在‘古今中西之争’中演化出来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标本”。黄兴涛博导认为:“他是五四时期以前惟一有分量的向西方积极弘扬中国文化的中国学者,是中学西渐史上一个独特的代表,只有他,硬是在传教士的垄断中挤得了一席之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炎还为辜鸿铭的陋俗作善意的辩护,认为:“辜氏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诸如缠足、纳妾、吐痰等这些现代人眼中的陋俗为之辩。其实,在现代性向全球拓展之先,世界各个民族都存在不少被今人视为陋俗的习俗,即使是自以为文明高人一等的欧洲人也并不例外。”鲁枢元以作家和学者的眼光来看他:“在历史的苹果园里,辜鸿铭是一只过早坠地的‘落果’,他的可贵之处是超前地看到了社会发展中的困境和危机,他的可悲之处也正在于此。”
总之,辜鸿铭是一本内容驳杂、耐人寻味的奇书,常读常新,愈发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