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跟传统文化的联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59
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成为世界上惟一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国家。春节最核心的魅力就是家的温暖,即便是大雪灾也未能阻挡异乡游子回家团圆的匆匆步伐。现在,我们虽然保留着许多春节的文化习俗,但是其背后的含义和渊源却常常被忽略或淡忘。
不变的“行孝道”理念
● 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民间将祭祖推为新年第一要事,是延续宗族和家庭香火的重要礼仪。
无论各地风俗如何,新年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意,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伦理思想。
● 守岁:年轻人祈祷父母延寿,长辈希望小辈平安
说起守岁,在我国已有久远的文化历史了。守岁习俗早在1600多年前就已经成型。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从这个角度讲,守岁代表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和对丰年的期盼。
● 拜年:施礼道贺,晚辈向长辈表达祝福
春节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或相邀饮酒娱乐。
● 迎婿:大年初二,姑爷看望岳父岳母
正月初二,是女儿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给岳父母拜年,俗称“迎婿”。传统观念认为已逝去的老祖宗,每年腊月的最后一两天都要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直到初一的晚上享用供奉后再回到天上。老祖宗回家时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而在旧时嫁出去的女儿被视为“外人”,故除夕、春节(大年初一)女儿不能在家里,要在老祖宗回天上后才能回娘家。
● 传承数千年的孝道文化
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孝是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国家安康之本,同时也是人类延续之本。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事务再忙,也得回家。
几大民间文化习俗
● 迎接新年要洗尘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文化习惯。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正月初一不扫地
如果忘了扫尘,那正月初一也是不能动用扫帚的,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诤,年初二不用扫帚,不倒垃圾。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
● 门神千万别贴错
按文化习俗,除夕家家户户要将崭新的门神画贴在大门上。门神之神诞之日为正月十五日,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於大门口张贴(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反之则为民间流传的“贴错门神”)门神的习俗。
● 门上福字别倒贴
长期以来,民间约定俗成将福字倒贴,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但这只是民间流传的不规范的说法和做法。按照规范的民俗讲究,不是所有福字都要这么贴,尤其是大门上。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必须是正贴,象征“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所贴的福字,须端庄大方,所以应该正贴。
民俗中,倒贴福字可以在室内的一些地方,例如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物品中的东西都是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也是用“福至”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