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不该“形”大于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3 01: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0:41
中山小学 林汉铭
作为年轻教师,我一直以来有这么一个困扰:明明已经学会提炼课程的目标和核心问题,外加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说精准地捕捉学习动态,但为什么学业评价始终赶不上资深的老教师?问题到底在哪?这周五中午,在与进修校的叶育新校长的聊天中,我终于找到困扰已久的答案。原来自己经常将教学目标停留在“形”,无法落实到“质”。
静下来好好梳理其中的逻辑,还确实是这样。学业评价、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三者关系本来就密不可分的整体。想要提升学业评价的结果,一开始就该以评价目标为导向。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所以落实课准的教学目标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我更多地关注的是教师用书中教学意图和教学建议,而对教参中教学目标这个栏目没有做过多的细读和深入思考,导致教学目标过多留在了“形”,无法落实到“质”。
就在当天下午,我带着“如何将目标从形到质?”的想法去听了精英团队N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听N老师上课,我总有一种错觉,仿佛今天上课就是我,平时没有留意的细节都被无限的放大。虽然N老师一直道谢,但我却觉得更应该说声谢谢的是我。现以北师大版六上《圆的认识》为例,谈谈对于目标的设定和落实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目标如何确定】
就在上课前的15分钟,我问了N老师这节课需要落实目标有哪些?N老师答复是:1.认识圆;2.会用圆规画圆;3.弄清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4.能用圆的特点,解释现实中的常见现象。由于我不了解北师大的教材,于是就上网查找了教师用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描述如下: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将查到的目标和N老师制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往往自己定位的教学目标和课标中的目标是会出现些许出入的。比如,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可在确定目标时就出现了遗漏。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会确定目标本身就是对专业能力的一种*,只不过在未成“大师”前,我们还是需要将自己拟定的目标与课标目标进行仔细核对,确保目标的一致性。然而这样,也只是将目标变成了“形”。
【如何实现目标】
当确定了正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其实,只要仔细阅读教参的教学目标,就能从它的描述中,了解目标实现的大致路径。比如,本节课目标的第一条: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用体会圆的结构特征。在这个目标中,“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向活动的媒介,“观察”和“操作”指向活动的手段,“体会圆的结构特征”指向活动目标。那么接下去做的事,就是将这些“珠子”窜起来。
但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这些关键词,就会出现目标无法落实到“质”的情况。比如:我特别喜欢N老师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拍摄生活中圆的照片,然后在课堂上利用这些素材就可以快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旧知,真的做到了目标描述中“结合生活实际”。但是,N老师在这个环节和孩子们互动的话题是“你看到了几个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只是停留在感性表达看到了几个圆,这就偏离了目标中描述的“体会圆的结构特征”。我想不如改一改,保留N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拍摄不同的圆,但素材提取时应该兼顾静态的圆和动态的圆,这样才能丰富学生对圆的认识。课上出示学生收集的作品,体会圆存在的广泛性。接着出示教材中“哪种套圈游戏最公平?”,利用孩子丰富的生活经验,就很容易体会到圆的结构特征。
所以,确定目标之后,要多思考是否设计的活动真的落实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即便设计得很有激趣,也只是表面上的“形”。当然对于那些人人都要掌握的“底层重要目标”,就要考虑在不同的环节中,更换不同的方式反复刺激中实现。
【如何验证目标】
到底目标落实怎么样?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设置对应学习目标的检测题目进行验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供的检测练习必须覆盖整个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对课程目标是否实现进行评估,而这一点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当然在课程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一一验证就很不现实,这时就需要将部分目标进行融合。比如,要确认圆规做图和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理解的落实情况,我可以设计检测题为:观察下图,你推测出小明画出的圆的直径是( )。
接下来,通过将学生的结果作为选项,进行投票就可以快速知道全班的掌握情况。
最后梳理一下,将目标从形落实到质的关键:1.目标的制定要核对课标,不要主观确定。2.制定学习活动时,可参考课标中的关键指导语言,最后需要确定目标是否做到位。3.在检验部分,检测内容应该覆盖原有的学习目标,可以设置一题对两个目标的综合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