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1 1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7:20
(一)救灾占地损毁土地复垦模式
灾后不可避免地会有人为损毁的土地。救灾占地是在救灾过程中,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实施救助,必须占用的土地,尤其是耕地。如在土地(特别是平坦的耕地)上搭建帐篷,堆放物资,堆放救灾时翻挖的砖、砾、瓦、板及机械进出碾压、开挖、填筑道路等。其土地复垦模式因具体情况而不同,对于占压土地复垦模式为:清渣——翻耕;对于机械进出道则为:清渣——土地平整——客土覆盖,其中填筑厚度较薄,一般小于100厘米者,可采用清——翻的模式。
清渣:主要是清除原土地(特别是耕地)上的杂物及临时填筑的石块、砖瓦等。
翻耕:因土地压占(包括机械碾压),虽土壤剖面结构未发生大的变化,但土壤颗粒结构发生变化,土地板实,透气、渗水性能发生变化,所以必须进行翻耕、晾晒,必要时还需对较大土块进行翻耕,以恢复土壤透气渗水的功能。
土地平整:主要是对开挖及填筑厚度大于100厘米的机械进出道,进行土地平整,以满足耕作的坡度要求。
客土覆盖:对于填筑厚度大,填筑骨料为砂石,无耕作所需的土壤层的那部分灾毁土地,必须进行客土覆盖。
(二)临时(安置)占地损毁土地复垦模式
多数自然灾害的破坏性极大,房屋损毁多,灾后恢复重建时间较长。为满足灾区居民基本生活要求,保障灾民的基本居住条件及灾区各级部门办公需要,在相对安全、地势平坦的地方,新建一些临时安置区,搭建工作板房,使灾区尽快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逐步深入,灾区居民新居和各部门的办公大楼逐渐修建完成,板房区慢慢完成了历史使命,需退出历史舞台,而其所占地就成了重要的复垦区域。救灾过程中机械进出、救灾物资堆放、临时搭建帐篷等临时占用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其耕作层基本没有破坏或破坏不严重,因此完全具有复垦条件。
板房区土地复垦模式为:拆除建筑物——(剥离)清渣——挖出基础——填渣——土地平整——翻耕。因在板房区修建过程中,国家就有目的地要求地面尽量采用砖铺,板房基础要少且挖深要浅,为灾后板房区土地复垦创造条件。
拆除建筑物:拆除原地面的板房、帐篷等建筑物。
清渣:剥离原地面的砖、现浇砼、碎石等,清除杂物、建筑垃圾,对于部分可用砖石,要有序堆放,用于修筑田坎、道路、渠系等。
挖出基础:就是挖出基础部分,板房区基础一般较浅,应全部挖出,能利用的尽量利用。
填渣:就是填埋不能利用的杂物、建渣及废弃基础。在确认需填埋废物无污染后(板房区废物一般没有污染),可就近填埋,填埋深度大于80厘米,填埋的废物要碾压或夯实,必要时可掺和生土填埋,保证其密实度,以免以后造成空虚塌陷。
土地平整及土地翻耕与前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