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0:1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3
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之所以受到世人的肯定,除了这首曲子的背景解释以外,还有就是细节之处的伏笔;我就先不拿作曲,和声去说事儿了。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有多处细节可供聆听的时候参考,梅菲斯托与浮士德的是一条明显的主题,梅菲斯托主题化身于各式各样的形态隐于其中,可谓是无处不在,浮士德主题也是同样的,但个人觉得浮士德的主题隐藏得更为隐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4
李斯特写了很多标题音乐,但偏偏B小调奏鸣曲不是,据称他本人提到只是‘pure music’。或许正因为如此,在这个星球上,关于这首歌,会有无数解读无数卖点无数演绎。学者Alan Walker称其为‘富有争议的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Kenneth Hamiltan更甚,在剑桥音乐手册(Cambridge Music Handbooks)中写到,B小调奏鸣曲被认为是 ‘李斯特最好的钢琴作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4
这也是李斯特少有的无标题作品。整首作品严峻肃穆内省的风格即结构手法与他的交响诗很接近,奏鸣曲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的发展手法,将四个乐章的内容含量组织在一个包含呈示、展开和再现部分的大型乐章中,主题由多个动机材料构成,以其变化形态贯穿于整部作品中,材料间的相互关联与冲突更增添整个作品的戏剧性。同时,这首奏鸣曲也受到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作品的影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5
我对音乐或声律只注重欣赏,不善研究理论,但古人曾言:曲者,不期于高尖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善曲而不知转,未可谓能曲也;善言而不变,未可谓能说也。古人论事,善于打比方,以理服人,以事感人。祝友继续探索、钻研,以贝多分为榜样,定会大气晚成。奏鸣曲的每个主题动机也与交响诗一样具有标题性,例如“象征死亡的丧钟”、“战斗般的前奏”、“胜利”、“沉思”、“爱”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6
其实我产生听这首曲子的*,完全是因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用它伴奏《阿尔芒与玛格丽特》。我很喜欢李斯特奏鸣曲,感觉好像他的自传一样。不能理解的话,听听技巧也是一种享受了,那里面的八度真的是*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