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婺剧 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9:2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2:17

  婺剧,俗称“金华戏”,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改今称。 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地区,加之物产丰饶,故历来是各种戏曲争胜斗奇之地。明中叶流行的义乌腔形成于金华府(治今浙江金华)属义乌县。明末的高腔、昆腔,清初的乱弹腔,清中叶的徽戏,均曾在金华流行。
  高腔有侯阳、西吴、西安、松阳之分。侯阳高腔流行于东阳、义乌一带,有人认为可能是义乌腔的派生,擅演武戏。西吴高腔因在金华北乡的西吴村开设科班而得名,其唱腔较西安高腔委婉、质朴,且多滚唱,与徽池雅调有渊源关系。西安高腔流行于衢州一带,衢州古称“西安”,故名。相传与弋阳腔有密切关系,也有人认为可能是西平腔的遗响。其曲调字多腔少,具有一泄而尽的特点。以上三种,均一人启唱,众人帮腔,锣鼓助节,音调随心入腔。
  多数高腔的特点是锣鼓助节,不管托弦,一人启齿,众人相和,声调高亢激越。而西吴高腔及松阳高腔却有乐队伴奏,是我国各种高腔中特有的形式。高腔曲牌很多,不同剧目有规定的“套式”。初用长短句词格。剧目丰富,如《槐荫记》、《合珠记》、《白兔记》等。
  昆曲,俗称“草昆”、“金昆”,是昆腔流传在金华一带的支派。因长期流动演出于农村的草台和庙会,以农民为主要观众对象,故语言较通俗,追求情节曲折,唱腔也不拘泥于四声格腔,以演武戏、做工戏、大戏为主。在明代之后,一直被视为婺剧诸声腔中的正宗。实际上是昆曲在衢州(今衢县一带)、金华的一个支流,在语言、曲调上均结合当地习惯予以简化或改变,故称“草昆”。现其剧目已较少演出,部分曲调则为乱弹声腔所吸收,如乱弹曲调中含有〔昆头〕〔小桃红〕〔新水令〕〔下山虎〕等片断。
  乱弹,因专工乱弹的“乱弹班”多出自浦江县,故又称“浦江乱弹”。以二凡、三五七、芦花为主要唱调。其流行地区除金华、衢州、严州(治今浙江建德)外,也常在昌化、桐庐一带演出。二凡具北方戏曲唱腔的特点,有人认为源出于西秦腔,也有人认为源于安徽的吹腔和四平调。三五七具有南方戏曲唱腔的特点,属早期吹腔。有人认为其形成与皖南的徽州、四平、太平诸腔有关。芦花则源于吹腔一类,系徽戏遗响。
  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乱弹在婺剧中,指唱“三五七”“芦花调”“二凡”“拔子”四个声腔。“三五七”“芦花调”由安徽“石碑腔”演变而来,用笛主奏,曲调华丽、流畅、舒展,唱调字少腔多,后发展为字多腔少的“叠板”。“二凡”是秦腔传到南方后演变而成的声腔,在婺剧中又发展为“尺字”“小工”“正工”“凡字”四种不同属性的曲调,又各有“倒板”“原板”“流水”“紧皮”“垛板”等不同板式,分别具有激昴、高亢、悲壮、沉郁等感情特点。“拔子”也有“倒板”“回龙”“原板”等板式。按定调性质,一般“二凡”与“三五七”相联,“芦花”与“拔子”相联。剧目较多,如《芦花絮》《桂芝写状》《雪里梅》《珍珠衫》等。
  徽戏,自皖南传入。清末以来,大量皖人迁往金华一带,多数经商,徽戏随商路流入,金华、衢州两府本地徽班达三十余个,仅1918年前后开设的本地科班就有十余个。婺剧徽班自成一格,以拔子、芦花、吹腔等老徽调为主。唱西皮、二黄,表演粗犷、泼赖、朴实、健康,剧目有《二进宫》《法门寺》《青龙会》等。其中《火烧子都》《水擒庞德》等的表演风格,在今皮黄剧中较少见。
  滩簧,相传源出苏州滩簧。乾隆、嘉庆年间(1936-1820),金华已有曲艺滩簧坐唱班。有人认为,滩簧系由往来于衢州、兰江的花船船娘卖艺带入,先有业余坐唱班,后由婺剧艺人衍为戏曲,成为婺剧声腔之一。有“浦江滩簧”、“兰溪滩簧”、“东阳滩簧”之分。剧目有《僧尼会》《断桥》《牡丹对课》等。解放后整理的传统剧目《僧尼会》《断桥》在剧本和表演上都有新的创造。
  时调,是明清以来时尚民间小戏的统称。有来自明清俗曲,有的属南罗,有的为油滩,有的源于地方小调。由当地民歌、歌舞演变而成,是一种演唱农村生活小戏的声腔,剧目有《走广东》《卖棉纱》《王婆骂鸡》等。
  以上六种声腔,在婺剧中不是一戏混用,而是各个声腔都有一批专长剧目。最初,高腔、昆腔、乱弹等独立成班,后发展为合班,并有不同的组合。高、昆、乱兼唱的戏班,俗称“三合班”。以后,徽戏传入金华一带,有的三合班弃高腔而兼唱徽戏,有的徽班却兼唱乱弹。之后,又吸收了滩簧和时调。调 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现代戏《桃子风波》等。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婺剧班社达四十余班。1935年后,婺剧始有女演员,曾先后办了民生、文化、民乐、小文化等女子科班(徽班),各“三合班”、“乱弹班”也都通过随团收徒等方式,培养了不少出色女演员。
  早期婺剧班社主要在四乡集市、庙会(统称赶会场)演出,30年代初,才开始进城,以金华城隍庙、西华寺等为演出场地,后逐渐经常在长乐、北山、金城、群众等戏院演出。在农村,早期的业余班社,有的称为“太子班”(主要由村镇的“有闲阶层”组成)。这些组织初期以坐唱自娱为主,每逢迎神赛会,则敲锣打鼓沿街挨村游动演唱,后来始发展为化装上台演出。
  抗日战争时期,金华一度失陷,一些出色的演员如小花面阿尧、筱兰英,花旦樟树奶等死于战乱,婺剧班社星散,这一剧种几乎一蹶不振。建国后,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组成婺剧改进会(后改为金华地区戏曲联合会),并于1953年成立了浙江婺剧实验剧团,各地也成立了一批“共和班”。1955年,各剧团联合招收了二百多名学员,培养了一批人才。1956年,在浙江婺剧实验剧团基础上成立了浙江婺剧团,并对婺剧的传统艺术进行较系统的挖掘记录和继承改革工作。至80年代初,婺剧共有剧团十二个,其中原为徽班的七个,三合班的二个,两合半班的一个,乱弹班的二个。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浙江省婺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婺剧的角色行当,过去称为“十三顶半网巾”,即四白面:小生、老生(正生)、老外、副末;四花面: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净)、三花面(丑)、四花面(武净);五旦堂:花旦、正旦、作旦、老旦、武小旦,此为十三行。外加“三箱”(管砌末,兼演神仙、老虎、狗)兼杂脚,为“半个网巾”。后又增加了三梁旦(衢州一带称花旦为“大梁旦”,作旦为“二梁旦”,“三梁旦”意即第三位花旦角色)和小旦(又称“小包头”、“拜堂旦”,专演丫头、宫女等很少开口的角色),共十五行角色。一个班社,过去多为二十八人(尤其是徽班)。计班主(亦称“领班”,实为老板)一人,“承头”(即“戏蚂蚁”,组班时帮助邀角请人,组班后主要负责接洽演出场地,50年代已取消)一人,乐队五人,后台管头箱(衣箱)一人,盔箱(帽、盔、髯口)一人,三箱(砌末)一人,总务一人,伙头二人,加一十五行演员,共二十八人。
  表演艺术方面,由于长期在广场演出,形成夸张、粗犷、强烈、明快的特点。如武将出场,以迅速后退一步,并亮一高架子来突出人物,与其他剧种的站定后前跨一步不同。又如其他剧种一招一式都讲究圆,动作呈连续变化的曲线,而婺剧却往往圆中带直,曲线中出现折线和直线来显示动作的力量和感情的强烈。它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即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如《断桥》是一出文戏,但白素贞和小青的“蛇步”和一连串的舞蹈身段,许仙的“吊毛”、“飞跪”、“抢背”、“飞扑虎”等跌扑功夫,其吃重程度均不下于武戏。反之,武戏《水擒庞德》,却慢招缓式,在乐曲中开打,以舞蹈动作取胜。
  过去婺剧无水袖,因而手腕和手指功夫十分突出。旦角的开门、整装、整容等动作,无不注重手指的颤动功夫;净、生等角色的各种云手动作,也十分注重转腕,翻掌加上亮相时常曲腿亮靴底,与傩舞和佛教舞蹈颇有接近处。此外,角色上场时两肘(下臂)平曲,大拇指翘起,其他四指并拢,“起霸”时尽用身子旋转动作,扬鞭催马时鞭梢总是向上等,又与傀儡戏的动作相似。同时,婺剧中还保存了许多特技表演,如《火烧子都》中通过筋斗带彩的三变脸,《滚灯》中的顶灯,《大补缸》中的翻梁和七十二吊,《肉龙头》中的红拳、舞叉,《僧尼会》中的耍佛珠,《水擒庞德》中的“倒插顺风旗”,《三打王英》中的“倒喝水”,《相梁刺梁》中的“飞僵尸”等。
  人物塑造上,有些剧目往往从农民生活的角度来理解人物,即使帝王将相亦然。如《九锡宫》中已官填封九千岁的程咬金,在人们为他祝寿时,竟自顾自偷吃起枣子来。又如《三结义》中的刘备,却是个好吃白食、油嘴滑舌的二流子。
  婺剧班社过去演出,必先点戏:由二旦色头饰珠翠,脸敷脂粉,身穿红绿男客衣(褶子)。其一持牙笏,上开戏名,另一持笔,请“庙会头首”以笔点戏。演出之前,必先闹台,称“闹头台”,一般只用打击乐器奏出各种锣鼓点,取其热闹,借以招揽观众,谓之“闹头台”。但是,每逢头场演出,则必闹“花头台”,在锣鼓中插入大唢呐、小唢呐、笛子、胡琴主奏的四支乐曲,时而委婉清柔,时而激昂雄壮(“花头台”乐曲今已成为独立的民间吹打组曲),观众通过“花头台”来品评乐队水平。“头台”闹完,继以“蹈八仙”(有“堆花八仙”、“追桃八仙”等多种,均以蟠桃会众仙为王母庆寿为内容),再“跳加官”(俗称“跳白面”、“天官赐福”)、“跳魁星”、“跳财神”,然后演三至四出“摘剧”(折子戏),称为“开台”。每逢头场开台,徽班必演《百寿图》(《满床笏》《打金枝》),乱弹班必演《九锡宫》。演此两剧,一为取其吉利;二为亮行头;三因戏中行当全,唱做并重,能反映出班社演出水平。庙会主事人也据此决定戏码和演期的长短,观众则据此选择看哪几本戏。开台戏演完,接着“闹二台”,一般用大唢呐吹演奏一支曲牌,配以锣鼓,较简短,目的使演员和观众各以稍事休息。然后大戏开始,称为“正本”。正本演完,须加演一出小戏,称为“后找”。如《哑背疯》、《骂鸡》、《王小二过年》之类。从开台到后找,一场戏约需四、五小时以上。
  婺剧的名演员有江和义(擅老生)、徐东福(丑),徐锡贵(老生)、叶阿苟(老生)、徐汝英(旦)、周越先(旦)、王金龙(小生)、王景春(老外)、郑兰香(旦)、徐凤仙(旦)、吴光煜(丑)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2:17

婺剧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波阳、景德镇等地,婺剧有六种声腔: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俗称“金华戏”因金华古称婺州,因此又称婺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苹果电脑电池充不进电苹果电脑充不进去电是怎么回事 苹果电脑不充电没反应苹果电脑充电指示灯不亮充不了电怎么办 狗狗更加忠诚护家、善解人意,养一只宠物陪伴自己,泰迪能长多大... 描写泰迪狗的外形和特点的句子 国外留学有用吗 花钱出国留学有用吗 !这叫什么号 百万医疗赔付后是否可以续保 前一年理赔过医疗险还能续保吗? 医疗住院险理赔后还能购买吗? 金华市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求婺剧:《孙膑与庞娟》、《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桃子风波》《僧尼会》等戏曲的mp3 婺剧故事有哪些 堥剧是哪个地方的剧种,堥剧的正确读音 嫯剧,这是什么剧?那个字怎么念? 金华婺剧有哪些剧目 婺剧唱词 魏峨的人物简介 浙江婺剧经典唱段有哪些? 为什么我PPT2013里会找不到有形状运算这个功能按钮呢 PPT2007插入图片和形状或者文本不能组合。怎么操作能把他们组合在一起! 高中物理中理想模型有哪些 按分类标准的不同,模型可以分成哪四种? 初中物理怎么建模 为什么显微下拍摄的细胞图片不是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种类,特点及如何提炼 “物理模型”是什么意思? 057595345是什么电话 95345是什么电话 苹果8plus和苹果X哪个 金华婺剧哪些是武戏剧名 有谁能提供婺剧传统戏《沉香阁》的原始剧本 步步高h8s学习机换个屏幕多少钱?屏幕砸烂了。 步步高家教机价格多少?哪里有卖? 步步高家教机h八s报价 步步高智能学习机h8s多少钱 步步高学习机价格h8s 步步高学习机h8s8寸价格多少 什么是d类健康证 健康证a类和d类有什么区别 D什么叫健康证D类? 什么叫健康证D类? 办了d类健康证 接触食品的,但是兼职要求a类公共场所的的 是不是只能重新办了啊? 办食品D类健康证,需要检查什么? d类健康证怎么办 在上海工作,现在要办理D类健康证,请问如何办理,具体流程能不能详细介绍下。谢谢! D类健康证带上公司备的证件可以免费吗 上海健康证有哪几种类型? 做营业员用健康证D类,可以吗 办健康证体检复查查血主要查什么?(D类健康证乙肝可以拿到健康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