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3 00: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4:37
据说,有一年慈禧太后生日来临前夕,光绪皇帝准备送一份生日礼物讨好她,想借机缓和当时两宫的紧张形势。
于是内务府*找金匠打四款不同式样的金手镯,问皇帝选哪一款进献。
光绪说,如果我全都要需多少钱?
内务府*回说,大概需要四万两银子吧。
光绪听了惊呼道,这岂不是要抄我家了。
当时坊间传言,光绪有私房钱四万两银子放在钱铺生息,被内务府*探知,准备借此机会敲诈点花花。
如果以上传言属实,那么光绪的经济状况的确比较糟糕,同时也足以证明为什么后来珍妃涉及卖官一事,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都是被钱*的。
光绪与珍妃
光绪中后期,权贵们卖官鬻爵已是半公开的秘密,但他们所卖官缺及操作手法,都比不上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
当时有个名叫玉铭的满人,是个木材商人,家里有人在内务府做官,重修圆明园时所用的木材都由他提供,因此发了一笔财,想改行做官,而且想干海关、盐道这样的肥缺。
于是找了中间人,搭上李莲英的线。
也凑巧,正好四川盐法道因贪污被革职,该官缺就空了出来,这是个肥缺,消息一出,很多人都开始活动起来。
玉铭有的是钱,与李莲英的中间人达成协议,以二十万银子买此缺。按照规矩,玉铭先付中间人五千两订金,再打一张二十万两欠条,署名是“四川盐法道玉铭”,意思是玉铭的委任状一下,就可以拿欠条收钱,反之则欠条作废。
就在双方友好合作的气氛里,突然跳出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李莲英
原来玉铭有次酒醉时和朋友说了此事,这朋友有一熟人叫王友,是珍妃宫里的太监主管。
王友也是个无事生非的人,他见珍妃和光绪入不敷出,平时打点身边人也不大方,很想为他们找一条生财之道,顺便自己也捞一点。
当然,他知道光绪是一国之君,是绝对不可能去卖官的,否则传出去,大家岂不笑掉大牙。
所以当王友听了玉铭朋友讲起四川盐法道一事,就去找了珍妃。将李莲英卖四川盐法道的事添油加醋的讲了一遍,末了说:“听说李莲英历次卖官所得钱财皆交与太后,因此太后的私房钱已不计其数,哪像咱们这般寒酸。”
珍妃原本不想趟浑水,但经不住王友的劝说,而且自己一年区区几百两俸银根本不够用,倒经常要娘家贴钱,因此有点心动,于是问:“如果此人能得四川盐法道缺,叫他贡献多少比较合适?”
王友思索一下,说:“既然皮硝李要二十万,咱们干脆稳当点,叫他拿十万吧。”
珍妃听了怦然心动,区区一缺就可得十万两,与其便宜别人,不如拿这十万两来改善皇帝与自己的处境。
因此她让王友主动联系上玉铭,玉铭一听自己可以立省十万两,相当于打了对折,当即表示同意成交,然后送了李莲英中间人五千两银子,要回欠条毁掉。
此后珍妃找了个机会在光绪那里为玉铭谋了此缺,就等委任状发下找玉铭收钱,算是截胡了李莲英。
等到中间人将竞争对手的的消息打探到送与李莲英时,李莲英是何等厉害角色,他冷哼了一声,说”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当时的*任职惯例是吏部将委任状送与皇帝批复,然后再由慈禧太后敲章确认,这一系列流程走完,新任*就算正式走马上任了。
之后某一天,李莲英给慈禧太后梳头时,忍不住扑哧一笑。
经这一笑,慈禧的好奇心顿起,问说:”莲英哪,有什么好笑的事偷着乐,说出来给我听听!“
慈禧太后
李莲英忍住笑说:”奴才最近在外面听了个笑话,刚才想起忍不住笑了起来。外面传言最近出缺的四川盐法道将委任给一名叫玉铭的木柴掌柜,说是此人花了十万两银子才打通关节。奴才笑外面人太蠢,他们不知道这大清的*任免只有皇上和太后才能做主吗?“
过了两日,皇帝将已批复的委任书拿给慈禧过目。
慈禧一看四川盐法道任命的果真是玉铭,心下惊讶,于是对皇帝说:“四川盐法道是个重要职位,人选要慎重考虑,此人未必合适,暂时留中不发吧。”
光绪无奈,只好回去告诉珍妃,珍妃虽有点惋惜,但想想没有牵连到自己,也算万幸。
这时李莲英的中间人再次找了玉铭,说:“老兄你要出大事了,现在宫中人人都知道你花钱买四川盐法道一事,御史老爷们也都准备上书,要求严惩此事相关当事人呢!”
玉铭听后惊得说不出话,拉住中间人说:“我知道老兄你肯定有办法,钱多出点无所谓,只要平安无事就行!”
中间人缓了口气说:“谁让咱们都是自己人哪,索性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天。你干脆再出五万两银子,总共捧出二十五万两,我不但让你消灾弭祸,还能继续补四川盐法道的缺。”
玉铭一下子睁大眼睛,“此话当真?成交!”
中间人把话传给了李莲英,李莲英得意一笑:“怎么样,哪有煮熟的鸭子又让它飞走的道理?”
于是某日李莲英与慈禧太后闲聊,说:“奴才最近听外面传言说太后与皇上不和,都是因为四川盐法道一事。奴才想皇上既然想用玉铭,总有他的道理,太后不如准了,既给了皇上面子,也让外面谣言不攻自破。”
慈禧太后想了想,说:“好吧,就按你的意见办吧。”
至于玉铭后来临上任前,光绪考察他文化水平,发现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一怒之下将他革职,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