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5:31
裴丽华
白描人物画是指单用墨线勾勒形象而不染颜色的人物绘画形式。白描人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物画的起源阶段(原始社会)。唐宋时期,白描画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采用,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艺术种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白描人物作品。文人画兴起以后,开始注重笔墨情趣,于是写意人物画开始盛行,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素描造型观和色彩观的引进使写实风兴起,工笔画顺应这一时代的审美需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多年来,工笔画无论是造型的精准,还是用色的丰富,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最具中国特色的线条的运用却明显薄弱,就是水墨画也只是更多地进行用水与用墨的尝试和探索,并没有对线条做更多的关照,正如薛永年先生在一篇题为《继往开来,走向辉煌》的文章中,就工笔画在建国后至新时期的振兴问题上谈到:“工笔重彩和工笔没骨发展较快,而工笔淡彩和工笔白描尚待发展……工笔画家普遍重视了色彩,而在用线上下功夫的并不多,继承用线概括物象传达性情的传统精义,亦尚不足。”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人物画教学中对白描人物画的课程重视不够,定位不明确,没有充分认识到白描人物画的学科地位。
一、它是培养学生以线造型能力的重要课程
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以线造型,这是中国画和西画的最大不同。西画的人物造型,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光源下人物所呈现的块面结构关系的描绘,其主要的造型训练是素描。我们美术院校的学生,是通过严格的素描训练选拔出来的,所以对人物的比例、结构是有基本能力把握的。
但仅有素描基础并不能适应中国画教学的需要,学生在面对模特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固有的素描观察方法中,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培养中国画的以线造型观,白描课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环节。白描课的教学目的首要的是学生确立以线造型的观念,排除光线的作用,不受明暗关系的干扰,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忘掉素描比学会素描更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写生时,要仔细地观察模特身上的线条存在,把能够观察到的线条尽可能地画出来。通过仔细观察,去辨别哪些线条是必然的,哪些线条是偶然的,能够不受模特偶尔休息后的线条变化而乱了方寸。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对轮廓线、结构线、偶然线等做到基本掌握。除此之外,要想准确地以线造型,还必须对人体的解剖结构知识有清楚的着人物结构、动态的变化而变化,却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掌握线的起止变化规律及线对形体塑造的作用,不是单靠临摹几幅作品就能解决的,非经过扎实的白描写生训练不能达到。
二、白描人物画是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线条美感的平台
白描课不仅仅解决造型能力问题,其线条除了准确表达造型外,还有它自身的美感,以及一组线条的组织美感、多组线条的对应美感等。
线条自身的美感。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它首先具有书写性。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同源性就体现在线条表现的一致性上,一条线画出,应具有虚实、粗细、轻重、缓急……既有行笔要求,也有线的形态要求,同时还能动地表现了作画者的思想情感。具体到表达结构,是该虚入还是实入,是该实出还是虚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且,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龄,不同的衣服质地,也要采用不同的线条。“十八描”即是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实践中我们应多体会、多揣摩、多总结,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用线的精义。
一组线条的组织美感。线条一般是成组出现的,在结构表达中,往往是一条主线和几条副线同时作用的结果。而线的并置,有长短、粗细、曲直等不同,它们的运用除了要准确表达结构外,还应符合一定的组织美感,即多线不交于一点,忌平行、忌等长等等,线与线的生发还应注意其表达人体结构的前后掩映关系。体现这些规律性的东西看似简单,实际运用却有一定难度,比较微妙,白描学习中会反复出现,须仔细对照推敲。
多组线条的对应美感。一幅画里线条的多组出现,需要相互协调才能产生美感,犹如一首交响乐,而作画者就是指挥,能否奏出美妙的乐曲,是指挥宏观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体现。多组线条不同方向的分布,将画面分割成不同大小的“白”,中国画是最重视布白的,白块的形状、大小取决于线条的长短、曲直、穿插变化,线条的分布要照顾到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好的线条组织会使画面里的每一根线条都各得其所,其中任何一条线的增加或减少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画面关系的失衡。
组织运用线条是一个综合的能力体现。它既反映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反映了学生驾御毛笔的能力(即书写能力),还能体现学生对平面构成知识、中国画传统技法、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所以,白描人物课是一门系统的、综合的应用课程,不能一带而过,既不能单以临摹课代替,也不能笼统地以人物写生课要求,否则,白描课没有解决的问题会给其它相关的中国画课带来难以深入的困扰。 白描人物画所培养的以线造型能力、线条美感的创造能力,为其在中国人物画中奠定了自身独特的学科地位。
白描人物画是工笔人物画的基础。长期以来,白描人物画主要是作为工笔人物画的粉本存在的,工笔人物画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白描画的好坏。一幅工笔人物画,无论它的色彩有多么瑰丽、和谐,都不能掩盖其形和线的不足。有的人说,我画“变形”,认为这样就可以不追求形准,这是对“变形”的曲解。这样做恰恰是欲盖弥彰,暴露了其基础的薄弱。所谓抽象”、“变形”,都应是建立在对形体的高度理解和概括之上的,如毕加索能用几条线画出生动的奔牛,是对牛的形体结构、解剖、运动规律熟练掌握之后,一次又一次的概括提炼才实现的,是从有法到无法的飞跃。而要实现这一结果,没有长期的从无法到有法的历练是不可能的,白描人物画正是实现中国人物画从无法到有法这一过程的必经之路。只有打下坚实的造型、用线基础,才能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工笔画作品来。
白描人物画是水墨人物画的基础。水墨人物画是关于线条、笔墨、色彩、人物造型等相互关系的艺术形态,是建立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美学传统和文人写意的笔墨意趣上的。水墨人物画正是以白描人物画为造型基础和用线支撑的,如果把水墨人物画比作书法中的行书、草书的话,白描人物画就相当于书法中的楷书、隶书、篆书,其一招一式的到位体味和训练,为由正书到行、草的自由抒写和意象表达作了最好的准备。
白描人物画也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白描人物画除了具有基础学科的功用外,还具有独立的审美特质,一幅好的白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白描人物画因其艺术语言的朴素、简洁、明快,线条表现的丰富多样、意味深远、韵味十足,能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从而更具中国画的审美内核。白描人物不施脂粉而妍态尽显,仅是线条的浓淡、长短、曲直、刚柔、提按、顿挫等,便能曲尽表现之能事,对人物的性格、结构、神态、动势等均可作到恰如其分地表现,不能不为之叹服。如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武宗元的名作《朝元仙仗图》都是脍炙人口的白描佳作。先辈为我们创造了如此洗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并将它发扬光大,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白描人物画作品。
总之,白描人物画的基础功用是伴随“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呼声而被再认的,它弥补了素描对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不足和无奈。因它既具中国画的独特语汇,又具西方线性素描的某些特性,从而承载起中国画造型的使命,谁能掌握好它,谁便拥有了构筑中国人物画自由王国的坚强基石。同时白描人物画还具有传承中国画传统技法和独特表现形式的双重特性,白描人物画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越来越凸显出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探索,白描人物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定会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