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8 01:1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42
事实上,杜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穷,他只是在流浪期间才穷。他来自北方的家庭,是实实在在的富二代*。后来,被困长安过的也不坏。出门有驴子坐,而且不仅经常吃生鱼片、北方特色菜,还有美味的瓜、水果、葡萄酒、香米和软米饭。
在爆发安史之乱的时候,杜甫辞职不干了,带着一家老小四处避难,当时正在战争的时间,亲朋好友要接济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时,他才算是真的很穷。后来,他去成都盖茅草屋。草堂是由他当官的亲戚朋友资助建造的,杜甫还到处要树苗,比如桃树苗,松树幼苗,和竹子。于是,他从开始打算建草堂变成建造出了一座高档别墅,为此郭沫若还特意写了篇文章专门研究杜甫的草堂。
杜甫写了一首诗,说小屋被秋风吹坏了。其实他所描述的这幅悲惨的画面是灾难发生后的情景。因此,他不能被视为穷人。后来,杜甫的大靠山倒台了,成都也因战争的混乱而又开始了逃亡。这时,老杜又开始穷了,很显然,这次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还没找到一个适合安顿的地方就去世了。
杜甫每次去的地方都有很多亲戚朋友给他物质上的帮助。其次,杜甫也有一些房地产,比如阔气无比的祖屋,还有建造后高档的草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房子。他到死都还没有卖过这些产业,证明杜甫其实也不是特别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43
说起来,杜甫的起点也不算低,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担任过唐朝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等职务,但在武则天时期获罪被流放。
杜甫的父亲杜闲,也曾担任过唐朝奉天令、充州司马等职务。因此杜甫幼年时家境还算不错,不仅衣食无忧,还收到过良好教育,为他以后的诗歌文学创作打下扎实基础。但杜甫长大以后,随着祖父和父亲相继过世,杜家从此家道中落。而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连连失利,他必须勇敢接受生活的严峻挑战。年轻的杜甫,最初也曾意气风发。他也梦想靠自己的满腹经纶,济国安邦,出将入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辅佐唐朝皇帝开创盛世,同时也实现他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价值。
然而热血青年杜甫,最终却成为世俗眼中一个失败者。他的诗歌得以流传万古,文学成就举世公认,但他的个人发展以及家庭生活,可以说是狼狈不堪,惨不忍睹。
杜甫一生辗转奔波山东、陕西、四川、湖南等地,身行万里半天下,耗费几十年时间,一没能封侯拜相,二没能富比王侯,恰恰相反,他经常连温饱都难以维持,他的妻儿老小一家人跟着他受尽贫寒折磨。
杜甫的很多诗句中都清晰反映出这一点。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布被秋宵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显贫寒之态。
公元757年,在外流浪多年一事无成的杜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洄,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面对破败如洗的老家,衣不蔽体的妻子和女儿,杜甫却囊中羞涩一无所有,“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只能眼看自己的家人啼饥号寒。
在另一首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杜甫家中穷困潦倒之状更是催人泪下。“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面对儿子被饿死的惨状,杜甫只能发出“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悲号。
杜甫酒后话,就能让人瞬间明白他怀才不遇穷一辈子的原因:情商较低,为人处世之道几乎一窍不通。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杜甫这种行为是注定要处处碰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43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杜甫在喝醉以后表达出了对于现实的不满,这也使得其他人看出了他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圆滑的手段,所以在当时很难出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44
说了一句“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让他明白为什么穷一辈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5:4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这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