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7 17: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4:45
组织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进行了5次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和20余次单科考察,出版了《浙江省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一书和汇集九龙山及大西坑考察成果的报告4本,发表科研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九龙山发现林相较好的天然林和比较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获1979年浙江省科技大会成果二等奖,《九龙山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获1980年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2001年出于当时升格申报的需要,再次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了有重点的考察论证,对黑麂、黄腹角雉等重点保护物种及青冈林、猴头杜鹃林、黑山山矾林等典型特色植被进行了专题考察研究。保护区还接待了国内外多批教学、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实习生,前来考察、研究和实习,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科研、科普和教学基地。2004年,保护区被确定为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浙江省动物学会、植物学会、生态学会四大研究基地;2007年被命名为丽水市十大生态道德教育基地之一,是遂昌县首批科普教育基地;2008年又被命名为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保护区在黄石玄淤已建有动植物标本陈列室,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2000余份。1984年在岩坪和七树坑建立面积为2.67 公顷的植物标本园。保护区科技人员先后研究和繁育伯乐树、香果树、鹅掌楸、南方铁杉、长序榆、白豆杉、福建柏、银鹊树等15个珍稀植物树种,开展了棘胸蛙和蛇类的养殖试验;自1999以来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承担了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黑麂空间分布格局的GIS研究》,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展了甜槠林、木荷林的群落学研究课题,保护区还独立完成了省林业厅和县科技局立项的《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利用研究》等项目。
利用技术力量优势,保护区在苗木经营开发上进行了尝试。2000年,保护区与省林业厅种苗站、上海世纪森林公园合作进行了映山红、青冈栎等9个品种野生苗木移植栽培试验,每年为林业部门提供众多品种的林木种子。保护区现已建立4个苗木圃地,面积50多亩,现有在圃各种苗木20多万株。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仅给保护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区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