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7 20: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16:04
为什么孩子不和父母说实话?没有孩子愿意独自背负心理压力而刻意去隐瞒,甚至是不惜撒谎。事出有因,比抓着这个行为,纠结“是不是没有管教好孩更重要的是弄清行为背后的动机。
1羞耻心作祟,而不愿说
羞耻感是我们心里最隐秘最不易被宣泄出去的,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感到羞耻时,会选择隐藏而不是想办法解决。假如你对孩子说不要用刀子切苹果,会受伤。但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真伤到手。然后你又心疼又生气:我早说了不让你拿刀,你就不听、就不听,流血了吧!那孩子此时的心情是什么呢?感觉羞耻!“我偏要尝试一件别人不许我干的事,想证明我自己可以,别人说的不对,结果,打脸了!”这种感觉,就叫羞耻感!如果下次他再用刀,而且又受伤了,只要没被你当面抓包,他肯定就会选择隐瞒、或者撒谎。
02害怕被惩罚,而不敢说
如果平时父母管得很严,责罚过重,那孩子做错事,一定不会,也不想承认。批评、惩罚、说教不能阻止孩子犯错,只会让孩子不敢说!不想说!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越爱说谎的孩子,越说明他的安全感不足。当孩子觉得说真话会带给自己危险或不好的体验《羞耻感、惩罚或批评),他们就很难有勇气说出*因为他们知道承认错误后等待自己的不是安慰和帮助,而是责骂和惩罚。既然承不承认最后都是挨批受训,又为啥要承认?我们不能既要求孩子诚实,又要惩罚他的诚实,这本身就不地道呀。
03怕麻烦,而不想说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讲大道理的爸爸\妈妈,那孩子可能会为了避免你的唠叨而选择不说实话。在孩子没明白某个道理之前,你讲道理没问题;明白后继续犯,偶尔再讲一遍也没关系;但若是反复不停地讲道理,就变成了说教,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其实,忽略对方感受,自顾自地去输出自己的观点,本身就是不对等的沟通。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他无法做到“习得一个道理,就做对事”所以,太多的大道理,只会让孩子除了觉得麻烦,下次不告诉你了。孩子们觉得说谎可以省去很多麻烦,更好地达成目标。
父母该怎么做?
1、引导孩子描述客观事实
当孩子犯错后,会处于一种高压的紧张状态下,可能你觉得自己没有批评、指责,但我们说话的语气也会加大孩子的压力。如果换一种方式,直接越过定责的环节,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我们只把描述看到的客观事实,并说出你期望的解决方案出来,闯祸的孩子也乐得赶紧做点事岔开这个话题。童年时期大部分的错误,其实不是错误,而是问题,都是可修正、有答案的。既然有解,那就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责任Lo当没人会因为犯错而责怪他,气氛也不那么尴尬紧张时.孩子也就不必通过撒谎来达到目的,毕竟圆谎也很难。
2、给孩子说真话的机会
做一个会说更会听的父母,不要用责备或焦急的情绪堵住孩子想要说真话的心。
会说:当孩子不愿意说的时候,请先接纳他的情绪,理解他们不敢说的心理:“水杯掉的时候你吓坏了是吧?”,消除孩子的紧张,问题才能切入。然后,引导孩子说实话:“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只询问,不问责。
会听:当孩子愿意说的时候,无论多着急都请闭上嘴巴,认真听,让孩子知道“即使我做错了,只要我说理由,爸爸妈妈都愿意听”而且,当孩子说出真话,一定要及时鼓励:“谢谢你信任妈妈,犯错主动承认也是很了不起的”如果说真话不再让人倍感恐惧和压力,孩子也就不至于撒谎。
3、让孩子明白: 做错事是可以被原谅的
让孩子知道“犯错事是可以被原谅的”,这一点在教育中非常重要。当孩子做错的时候,他是非常害怕和恐慌的,他可能是胆战心惊的等待被惩罚,也可能是强势反击避免被责怪也可能是解释狡辩证明自己没有错。你不知道,在这种恐慌和不安中,如果听到一句“没关系”是件多么温暖的事情,如果再变成了“没关系,你已经很好了”是怎样一种感动。被原谅,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即使孩子某些缺点是改不了的。也不要试图用养育完美小孩绑架孩子,绑架自己,损害亲子关系。任何教育都不该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养育孩子一定是先爱再教育。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意,他的行为才会有改变的动力,发展出更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