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缅怀烈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1: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12
清明节缅怀烈士2007-03-31 14:42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受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诗的影响,一到清明人们就会联想到春雨缠绵的清明时节,也把上坟扫墓的人的心情渲染成悲伤、哀忧的情景。而于我,清明的感觉完全不同。
上学的时候,学校里常常会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打墓,对我们这帮心里无痛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放飞心情,歌声高扬的时光。少了课堂的约束,路上的嬉笑,放歌,可是少年的心中之梦。虽然也会感慨万千写自己缅怀烈士的心怀的作文,但更多的候,却是因为有了与大自然的接触让我们的心情有豁然开怀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烈士的不敬,但总是觉得清明时节一种形式上的缅怀,远不如让我们平时能更多地去理解、去纪念烈士生平的理想性的事迹更好!
在故乡,清明时节是少男少女们踏青的最好时光。这一天,如果碰到是休息,几个朋友总是会相约去赶集,爬的是山,游的是水,驻足的是桥,放飞的是青春的心!逛闹市,寻觅的是心中的美丽,买下的是能愉悦心情的饰物,当然也不排除送予同伴、朋友的小玩意。当然玩累了,便有李牧的诗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诗情意境在生活中重现的乐趣,是丰富了我的想象。智慧也来到我的身边,也许这就是故乡为什么那样富有人创造力的由来吧,此地的今日不是被称为金子的故乡吗?玩够了,该是我们填饱肚子的时候了,于是就会向当地人打听着酒家饭馆的时候了,当然此时的我们也不会忘记用吟一吟李牧的诗了。用杏花村来借代要去的饭馆也属于正常了。可见快乐是清明的主题。
有过上坟扫墓的记忆。那也是欢快的,山中的野花成了点缀发辫的最好饰品,如果愿意也成了男孩、女孩的头上的花环;野果成了我们的美食,在山寻找野果的快乐不逊色于我们在学业上获得第一的感觉。当然那一束束既欣赏又可食的杜鹃花不仅成了我们的战利品,而且还是小贩们的兜售的商品。
明朗的天空更是我们快乐的源头,因为扫墓的时候,总是要选一个好天气来进行的。如果碰巧上课,作为学生是可以借机请假,能逃避坐在教室天马行空的想象清明的苦恼,而在实地拥有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是最快乐的。
记忆中的故乡清明总是与桥、山、船联系起来。淡忘的是清明的忧,留下的全是美好的。唯一忧的画面是友人痛失母亲后,静坐他母亲坆前的语言“世上最爱我的人已经躺在这里了”及他那张男子汉的洒满泪水脸,让我心痛的感觉!
来到异乡,清明的记忆是那么归来的侨亲、在异地工作、上学归来祭拜的人们,还有山之居旁随时可见的新土,当然还有清明时节早晨去学校的路上总是能碰到那一家家全家齐出的去扫墓路人。无论他们出去多久,走得多远,习惯于清明回来扫一扫墓碑,松一松实土,这可能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习俗吧!
在这些扫墓的人群中,看到的大部分是欢快,全没有诗中的悲切,他们通常是带着一些祭品和一把锄头,有说有笑的悠闲着走的。看着他们,我总是会想,是富足让他们有悠闲的脚步,是春天给他们更多的希望,作为异乡人的我,可能又是一个局外人。
几天的所见,让我想到了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小时读过这幅图的介绍,但只有点滴糢糊的记忆了。心血来潮的我,为了对这幅画有了全新的感觉,打开网,进了网页,浏览部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消息充实我的记忆。
关于这幅的介绍:张择端所绘。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节这一天都市与城郊百姓的种种活动,展现了京城工商业与交通的繁华面貌,成为宋代风俗画的特异瑰宝。
《清明上河图》高22.5厘米,横长525厘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右边描绘市郊风景,中间描绘汴河,左边描绘汴京街景,真实地反映了汴京的社会面貌,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全图内容丰富,共绘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桥各二十余,结构严密紧凑而段落分明;人物纷繁复杂而神态各异;笔墨技巧老练成熟,线条遒劲精确,兼工带写,设色清淡典雅。纷杂的场景,在画家笔下从容展现宏大壮观且细致入微;*迭起,引人入胜。观此图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栩栩如生之状,令人叹为观止!
另有文介绍:全图分为三段。首段,汴京野外的春光;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没有对画的特别的爱好的我,通过直观的感受,浮在脑海里的只有两个词“壮观”“神奇”。画中的桥、船、及青砖青瓦的房屋,商业仿佛与我故乡有联系似的,于我,画中的清明也就是我的心中的清明,与断肠无关!这就是我的清明。
清明上河图的描绘还有:《清明上河图》诞生于八百多年前的北宋末年,是中国书画史上最大的一幅风俗画。它规模宏大,场面繁杂,构图巧妙,层次分明,状物画人,惟妙惟肖,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绘画史上都是极其珍贵的艺术佳作。画面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出现的是宁静优美的市郊景象,沐浴着春天的阳光,一切都充满了生机;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而上,来到繁忙的码头边,行人如织,车水马龙,一座宛若飞虹的拱桥形成整个画面的*;穿过城门楼,便看到最热闹繁华的都市风貌,整个汴梁城内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人们还想往前看,画面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但于不懂画的我来说,喜欢画中的湖光山色,是最好不过的。
繁华的京城汴梁(河南开封)又拨动我的思乡之情,画中似曾相见的那桥、那河、那桥中热闹的人群曾多少次在我的梦中出现。故乡的清明虽远没有画中的繁华,但于我心中又是何等的重要。记起那曾有过金子之乡美称的山色带给我的快乐,更忆起那有过钱之仓库的胜誉小城之闹市中心的桥中拥挤的人群的熙熙攘攘带给的乐趣。
记忆中的清明是欢快的,心中的清明也总是带着春的气息,走在着踏青的路上,少男少女们展示着可以与自然界比美的青春的活力;中年人的笑脸是生活的忙中偷闲的悠情;当然无法去寻觅老人的心中这情。这就是我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