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7 22: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9:27
胡聿贤胡聿贤(Hu Yuxian1922.10.14~),地震工程学家。湖北武昌人。1946年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1952年获博士学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地震学与工程学的结合,在中国开创了工程地震学。自60年代初率先领导研究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和震害的影响,主要结论已应用于中国抗震规范。80年代提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综合概率法将国际通用概率法与中国先进的地震预报法相结合,已为中国最新地震区划图所采用。从烈度、距离或震级换算缺少地震记录地区设计地震动的方法已在中国重大工程的抗震设计中广泛采用。在中国首先将随机振动理论应用于地震工程。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曾融生(Zeng Rongsheng1924.8.16~)地球物理学家。福建平潭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1958年开始在青海、甘肃首先发现地震记录图中大角度反射地震波并用它研究地壳。在西北地壳中发现在深度约二、三十公里处存在一个高速夹层。在中国首次应用地震面波的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提出了地壳的分区。根据面波频散的结果和重力均衡的假设得到华北和华南属于两个不同块体的结论。发现1974年5月云南昭通大震的多重性,从而对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有了新的认识。1984年出版《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系统论述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和合作者根据华北地震测深的资料,发现地幔顶部另有一个界面,它和莫霍界面同为高速薄层。深入研究唐山和华北盆地以及唐山震源区的深部构造,提出张性盆地和盆地中震源的统一动力学模式。承担中美合作的青藏高原深部探测任务,提出印度—欧亚*碰撞过程以及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流动的新模式。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