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06
深入系统认识元语言的类别,也许是我们认识元语言符号系统性质的关键。表面上看,第一类是Matthews所界定的那种典型的、具有技术性和人工性的逻辑化形式语言对语言的描述或表达,多见于Chomsky、Montague等人的语言学专著;第二类是几乎所有语言学类词典都承认的,普通意义上的语言作为元语言使用,如语法书、语言学教科书、词典(包括单语、双语、多语词典)的“正文”;第三类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用以检查、核对和解释语言的“普通语言”。但问题恰恰不是这么简单。
在第二类元语言使用中,语法书、语言学教科书、词典等都分不同的技术等级,初学者语法→高级学者语法→“语法学家的语法”;初学者词典→高级学者词典→语言学专业词典→词典学词典(如Hartmann & James 1998)等的元语言也是有等级差别的。这说明,从普通语言作为元语言使用,到更高层次的元语言,显然存在着一个等级层次的连续体。但是很少有语言学家谈及这个问题。Bussmann(1996)虽然提到了元语言的等级差别,但他的例子(London is a proper noun with two syllables)只说明了句子(clause)层面上表示“提及”的一个组成部分(London)是元语言使用,而忽视了一个事实,即整个句子在信息(message)层面上“描述”语言的这一命题也是元语言。如在Londonis aproper noun with two syllables和Snow is whiteis true if and only if snow is white中,斜体字表示“提及”的元语言功能相同;但这两个命题在信息层面上则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语言学命题,后者是逻辑学命题;前者属于“技术性”语言学语言,后者属于“普通”逻辑学语言。普通人可以从来不用SvNP + VP或/X=Y0if & iff X=Y这样的形式化元语言,他们却不可避免地要用A sentence is made up of anoun phrase and a verb phrase和Snow is whiteis true because snow is white这样的“第二级”语言。但Bussmann正好回避了这个问题。虽然他还提到互为描写关系的“两种”语言是/对象语言)元语言0关系(如用德语写成的英语语法),但他并不愿意谈及同一语言中互为描写关系的“关系”(如:用英语写成的英语语法或用德语写成的德语语法)。Bussmann对互为描写和解释关系的“两种”语言关系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外语教学中母语作为工具语言的积极作用。但他回避了同一自然语言中互为描写关系的问题,使元语言的性质再次若隐若现。那么,同一自然语言中用来描写的工具语言,属于文体学家关心的功能性“变体”呢,还是语言学家不可回避的“元语言”?
从普通语言的元语言使用v技术性元语言v元语言的元语言(metalanguage for meta-language)甚至更高等级的元语言,显然构成了一个等级层次的连续体。在理论上,工具性、概括性和解释性层层递增的“元”“元”“元”语言是存在的。那么在语言学研究实践上,元语言这个金字塔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