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0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0:22
说起华容道这个地名,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的曹操沿着华容道撤退,成功逃回了中原。于是,“曹操败走华容道”成为了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三国典故。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不过,华容道这个地名虽然耳熟能详,但绝大部分人却不清楚它到底在什么位置。那么,华容道到底在哪里呢?曹操当时为什么不走别的道路,而是非要选择从华容道撤退呢?
接下来,小编就从历史和地理的双重角度,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华容道在哪里?
要说华容道,就必须先说一说云梦泽。
在先秦时期的江汉平原,也就是长江和汉江交汇的三角洲地带,曾经有一片广袤的古代湖泊群,被称为云梦泽。它的大体位置从今天的武汉市以西,一直延续到荆州的东部,东西宽度可达400公里以上。孟浩然的诗中所提到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梦泽却渐渐的消失了。由于长江和汉江的积沙沉积,云梦泽的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的湖泊群逐渐被沉沙形成的陆地分割和截断,变成了由星散的小湖泊组成的湿地地貌。到了曹操生活的三国时代,这里已经不再是广袤无垠的湖泊,变成了一个水草丛生,烟瘴四起的泥泞沼泽。
古云梦泽和华容道的地理位置
而我们要说的华容道,正是由东西方向横穿这片大沼泽的一条捷径。
在古云梦泽的西北方向,也就是今天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遗址一带,是古代华容县的置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从此道可至华容也。”意思是说,所谓的华容道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就是一条通往华容县城的道路。
而按照史书的记载,曹操在通过华容道时“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甚至出现了“羸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的现象。可见,华容道本就是一条横穿沼泽、芦苇丛生、十分难走的泥泞小道,毋庸置疑。
云梦泽景象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一样: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也本没有“华容道”,只不过是曹操曾经由此穿过云梦沼泽,去往华容县,所以才被后人记住,成为了今天人尽皆知的华容道。
那么,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既然华容道是一条横穿沼泽,十分难走的泥路,为什么曹操非要从这条道路上逃跑呢?
二、曹操为什么要走华容道?
想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析一下曹操赤壁之战的整个行军过程。
公元208年,曹操从中原出发,准备南下征讨荆州。此时,荆州牧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选择了出城投降,把襄阳拱手献给了曹操。
襄阳自古都号称是南北军事战争中的咽喉要地,拿下襄阳后,曹操不费吹灰之力的进入了江汉平原,并且继续南下追击刘备,一举又攻破了荆州重镇江陵。
此时,曹操俘获了荆州的大量的士卒、粮草和战舰,志得意满的他打算毕其功于一役,顺江流而下,一举歼灭孙吴政权。所以,他从江陵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直扑江东。可是,当他到达了乌林这个地方时,军队中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又遭遇了刘备和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此时,曹操只能选择在乌林江边扎下营寨,和孙刘联军对峙。
于是,历史就在这个地方上演了我们熟悉的一幕:周郎火烧赤壁,曹操大败而归。
那么,假如你是曹操,面对赤壁之战的重大失利,此时会选择往哪里逃跑呢?
首先,赤壁之战发生在江汉平原上。从地形图可以看得很清楚,江汉平原的西北方向是巴山和秦岭山脉,北部则是绵延千里的大别山山脉。曹操想要北归,就只有延原路返回,先回江陵,再到襄阳,进而向北返回中原。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襄阳是从江汉平原返回中原的唯一门户
其次,江陵是曹操这次讨伐孙吴的大本营,在那里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在当时那种人困马乏、瘟疫横行的情况下,曹操当然要尽快回到江陵进行补给,以便稳定人心,
既然要回江陵,曹操也有水路和陆路两种方式可以选择。我们知道,曹操的战船都在赤壁之战中被烧掉了,他当时根本没有船可以乘坐,即便是有,也不会愚蠢的去选择逆长江的江流而上。所以曹操根本不可能沿着长江水路折返江陵,只能选择陆路。
曹操行军和撤退路线图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时的曹操其实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面对他的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走陆路,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江陵。所以,假如我们在地图上将乌林和江陵这两个地点连接一条直线的话,正好就必须穿过云梦泽,经过所谓的“华容道”。
引述复旦大学张修桂教授的说法:
“华容道横贯整个江汉平原中部,东南端起自今洪湖县乌林,中经今潜江县龙湾华容县故址,西北直抵南郡治所的今江陵县,全长150公里。”
也就是说,乌林—华容—江陵,这条路线是曹操逃跑的唯一选择,即便是面对一道泥泞坑洼的大沼泽,他也要硬着头皮闯过去。为了尽快撤离,他甚至不惜“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也就是牺牲掉那些老弱残兵,用他们的身体来铺平道路,以供马匹践踏而过。
三、《三国演义》中对华容道的描写是真实的吗?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整个经过和原因弄得比较清楚了。那么,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关于华容道的剧情和真实的历史有多大的差别呢?
其实,《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小说,为了使剧情紧张刺激,就难免会有一些和史实矛盾之处。在这里我仅列举三点:
1.华容道并非是一条山路。无论是在小说还是电视剧中,华容道都被描绘成了一条贯穿于高山峻岭之中的狭长谷道。但通过我们前文的讲述可知,华容道地处古代云梦泽的中心,属于长江和汉江的冲积平原,实际是一条地势非常低洼平坦的沼泽小路,两侧根本不可能有高山环绕。
电视剧中,华容道的拍摄地都选择在狭长的山谷之中
2.曹操当时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狼狈。首先,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突如其来的一场瘟疫,在这种瘟疫的席卷下,曹军早已失去了战斗力,而曹操也早就萌生了退军的心思。其次,按照史*载,周瑜虽然烧毁了一部分的战船,但还有一部分是被曹操自己烧掉的。试想一下,曹操有时间烧船,说明他当时逃跑的并没有那么的仓促和狼狈。
3.曹操并没有遇到关羽的拦截。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率领水军赶赴夏口支援刘备,并且跟随刘备参加了赤壁之战。在时间点上推算,他不可能提前出现在一片茫茫的沼泽地中等着曹操。事实上,按照《山阳公载记》中的记录,当时追击曹操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本人。而且刘备仅仅是在曹操顺利通过华容道后才抵达,并没有出现在曹操的前面进行拦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0:23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是《三国演义》的经典章节,罗贯中用传神的笔法,不仅生动演绎了曹孟德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仓皇溃逃,败走华容道的历史事件,更形象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义和曹操的奸诈,华容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泥泞小道,自此更是名闻天下。
史上对曹操所走的古华容道在哪有不同的争论,主要有四说,即监利华容、湖南华容、潜江华容、鄂州华容。那么曹操的华容道到底在哪呢,我觉得应该是监利华容比较靠谱,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地名考证。我国地名设置都是有史料可考的,据《资治通鉴》注释“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说的是通往华容县的小道,象华容县城这样的地名,在历史上肯定有确切记载的。我们先看监利华容在春秋时为容城国,为楚国的附庸,汉置华容县,隶属南郡(今江陵)。
湖南华容,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华容县,西汉时属孱陵县,隶属武陵郡, 西晋置南安县,属南平郡,后改为安南县,此为华容建县之始。隋代改安南县为华容县,移属巴陵郡,由此得名。
潜江华容现已不见其名,《潜江县志》亦无相关记载,鄂州华容,唐以前没有行政地名,至唐时传唐太宗南征至此,取"花容月貌"之意赐名华容。据此推知,古华容县城在今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嘴。
而华容道则是曹操向华容县城的行军路线。其实我到觉得古华容县管辖范围应包括现在的监利、华容、石首等地,而华容道。宋沈括云:“华容即今之监利,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有章华故台在县郭中。”
二、路线考证。曹操屯兵的地方是乌林(今洪湖境),曹操逃跑的目的地是南郡(治今荆州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华容城正好在这条直线上,曹操要逃回南郡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佳路线。而且曹操的儿子曹植当时在华容县城附近(位于周老嘴镇鲁桥村一带)修建有仓库垸,便于提供粮草补给。
当时由于沼泽湖泊阻隔,曹操从乌林到华容城无直路可走,乃沿江向西溃逃,进入华容县境内,再向西北折奔华容县城。这里所说的沼泽地带即今湖北监利汴河至毛市一带湖区小路,全长7.5公里,穿过今沙湖和白滟湖之间。
《三国志》注引《山阳公记载》:搬“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三、史迹考证。监利县至今沿途尚有诸多传说遗迹,《监利县志》也收集了华容道的诸多传说。 比如,华容古道古碑,位于上车湾镇境内曹桥村,为监利县*1982年立。此处的“华容道”南起汴河镇曹桥村,北止毛市镇毛家口长达10公里 ;
曹鞭港,据监利县志记载,曹军退到这里,适逢大雨,人不能走,马不能行。曹操喝令人马从倒下的士兵身上走过去,死者不计其数。从此,得名“曹鞭港”。 位于毛家口的“放曹坡”为关羽义释曹操得,过了放曹坡便是去华容城的大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0:23
在“三国演义”里,无论是精彩绝伦的赤壁大战,还是华容道上,曹操滑稽不已的自负“三笑”,将诸葛亮的智,曹孟德的狂,关云长的义,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完整的赤壁之战几乎成为三国故事中最闪光的一页。
关于“曹操败走华容道”中的华容道的真实地理位置,坊间一直众说纷纭。但从一些情况来看,华容道应该是在今天的湖南华容县境内。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
一、历史文献。首先,据宋代出版的《方舆胜览》中《岳州》一节记载,华容道在巴陵西。从巴陵的行政沿革来看,宋代巴陵县就在今天的岳阳市区,而岳阳市区的西边正好就是华容县。其次,据岳阳市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岳州府志》(出版于明弘治元年)记载,当年曹操从华容道逃向荆州,曾把马摔在了一处悬崖上,后人就把此悬崖称作“倒马崖”。
而这个倒马崖就位于今天华容县东北方向的桃花山,同时这个地点也与上面提到的“在巴陵西”相吻合。后来各个时期的《华容县志》也有记载“倒马崖”。
二、学者的实地考察。据有关学者对华容县倒马崖的实地考察,此处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地形还是物产,都与《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华容道相差无几。比如“地形险峻”“竹木丛生”。另外根据学者们对倒马崖附近村民的实地采访可知,此处的男女老少基本上都知道当年关羽在此义释曹操的故事。
三、曹军从赤壁撤退的路线。据《三国志》《括地志》等史*载,由于曹军在巴丘染上了瘟疫,加上被孙权打败,所以曹操当即命令全军烧掉战船,乘马从华容县返回江陵。从对地理位置的分析来看,曹军从巴丘乘马返回江陵,必定会经过华容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华容道刚好位于巴丘到江陵的直线通道上,而且这一路低山丘陵比较多,便于掩护曹军的骑兵安全通过。最重要的是,走华容道就不必经过长江。
但关于曹军撤退路线的选择策略,尚存在着一个疑问:华容县在长江以南,江陵在长江以北,曹军从巴丘走湖北监利县是不是更为便捷?
无论是按史实分析,还是用排除法,曹操逃跑经过的华容道,都是今天湖北省监利县的华容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0:24
先回答问题,曹操逃跑的华容道百分之百确定是现在湖北省监利的华容道。赤壁之战时,曹操大败,但是史书并未记载曹操具体逃跑的路线,而是在《三国志 武帝纪》中裴松之引《山阳公载记》中说道: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嬴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这里说道曹操的船被刘备所烧,于是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还回,遇到道路泥泞,路不通又有大风天气,于是让虚弱的士兵背着草填在路上,骑兵才能通过。由此我们才知道,曹操在赤壁大败后,逃亡过程中是经过一条叫华容道的地方,那么这个华容道是哪里?
首先了解一下赤壁之战在哪里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一场时间较短的遭遇战,曹操带领大军从江陵城(今湖北荆州)出发,沿长江东进,去攻打在夏口(今湖北武汉)的刘备,而刘备方面也没有等着曹操来打,而是与东吴的周瑜、程普所率的3万军队会合,沿着长江向西往江陵方向前进。也就是说两方势力是相向而行,两面势力就在赤壁这个地方相遇,这个赤壁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蒲圻县西北,双方在这里相遇后打了一仗,曹军失利,于是曹操率领军队驻扎在长江的北岸一个叫乌林的地方,与此同时,孙刘联军则驻扎在长江的南岸,也就是赤壁,双方沿长江对峙。
接下来,就是周瑜采用黄盖的诈降计+火攻计,大破长江北岸的曹操军队,于是曹操就从长江北岸向着江陵城方向逃去。于是我们就得到曹操逃亡的路线,就是从乌林沿陆路逃往江陵城,乌林就是今天湖北省洪湖市的东南,与长江南岸的赤壁隔江相望。
我们再来看今天的湖北省地图,乌林已经是今天洪湖市的东南了,今天的洪湖市是荆州这个地级市下辖的县级市,从乌林到江陵,一定得经过今天湖北省的监利县,江陵在乌林的西北方向,监利也在乌林的西北方向,从乌林到江陵必须得经过湖北省监利县,所以曹操逃跑的经过的华容道只能是湖北省监利县的华容道。其实用排除法,也能排除另外两个。鄂州的华容区在乌林的东边,和江陵是两个方向,况且当时的鄂州还是孙权的地盘,曹操再怎么逃不会往孙权的地盘逃吧,所以绝对不可能是 鄂州的华容区。
再说湖南省的华容县,这个华容县可在长江南岸,曹操是在长江北岸被孙刘联军击败的,怎么会逃到南岸去了,况且曹操的战船全部被烧毁了,是在长江北岸沿陆路返回江陵的,所以湖南省的华容县也被排除了,不可是这样。无论是按史实分析,还是用排除法,曹操逃跑经过的华容道,都是今天湖北省监利县的华容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0:24
应该是湖北监利,因为按照古时候的地形再结合现在的地图,应该是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