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是怎样的昆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1: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02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俗称拉拉蛄、土狗子等。不全*。蝼蛄的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宽阔粗壮,适于挖掘,属开掘式足前足胫节末端形同掌状,具4齿,跄节3节。前足胫节基部内侧有裂缝状的听器。中足无变化,为一般的步行式后足脚节不发达。覆翅短小.后翅膜质,扇形,广而柔。尾须长。雌虫产卵器不外露,在土中挖穴产卵,卵数可达200一400粒,产卵后雌虫有保护卵的习性。刚孵出的若虫,由母虫抚育,至一龄后始离母虫远去。
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一55mm,黄褐色(雌大雄小),腹部色较浅,全身被褐色细毛,头暗褐色,前胸背板*有一暗红斑点,前翅长14一16mm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长30一35 mm附于前翅之下。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0一2个刺,多为1个。
卵:华北蝼蛄的卵呈椭圆形,比非洲蝼蛄的小,初产下时长1.6-1.8毫米,宽1.1-1.3毫米.以后逐渐肥大,孵化前长2.0-2.8毫米,宽1.5 - 1.7毫米.卵色较浅,门产下时乳白色有光泽,以后变为黄褐色,孵化前呈暗灰色.
若虫:初孵化出来时,头胸特别细,腹部很肥大,行动迟缓;全身乳白色,复眼淡红色.约半小时后腹部颜色由乳白变浅黄,再变土黄逐渐加深.脱一次皮后,变为浅黄褐色.以后每脱一次皮,颜色加深一些,五、六龄以后就接近成虫颜色.初龄若虫体长3.5-4.0毫米,末龄若虫体长36-40毫米。
东方蝼蛄:成虫体型较华北缕蛤小约30一35 mm(雌大雄小),灰褐色,全身生有细毛,头暗褐色,前翅灰褐色长约12mm覆盖腹部达一半;后翅长25-28 mm,超过腹部末端。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后内侧有3一4个刺。
非洲蝼蛄:
成虫:非洲蝼蛄的成虫,身体比较细瘦短小,体长30-35毫米,前胸阔6-8毫米。体色较深,呈灰褐色.腹部颜色也较其它部位浅.全身同样密生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呈卵圆形,*的暗红色长心脏形斑凹陷明显,长4-5毫米.前翅灰褐色,长12毫米左右,覆盖腹部达一半.前足也特化为开掘足,但比华北蝼蛄小.前足腿节内侧外缘缺刻不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棘3-4个.腹部末端近纺锤形。
卵:同样呈椭圆形,但较大,初产下时长2.0-2.4毫米,宽1.4 -1.6毫米;孵化前长3.0-3.2毫米,宽1.8- 2.0毫米(1967年我们在甘肃省临桃县挖到过长3.3毫米,宽2.2毫米的非洲蝼蛄卵).卵色较深,初产下时为黄白色有光泽,以后变为黄褐色,孵化前呈暗紫色.
若虫:初孵化出来时,同样是头胸特别细,腹部很肥大,行动迟缓;全身乳白色,腹部淡红色.多半天以后,从腹部到胸、头、足逐渐变成浅灰褐色,二、三龄以后,接近成虫颜色.初龄若虫体长斗毫米左右,末龄若虫体长24-28毫米。
分布范围
蝼蛄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北纬32度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苏北等地。东方蝼蛄几乎遍及全国。台湾蝼蛄只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为害不重。金秀蝼蛄分布在广西。河南蝼蛄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陕西和四川等省的山区。
发生规律
华北蝼蛄:约三年一代,以成虫若虫在土内越冬,入土可达70mm左右。第二年春天开始活动,在地表形成长约l0mm松土隧道,此时为调查虫口的有利时机,4月份是危害高峰期,9月下旬为第二次危害高峰。秋末以若虫越冬。若虫3龄开始分散危害,如此循环,第三年8月份羽化为成虫,进入越冬期。其食性很杂,危害盛期在春秋两季。
东方蝼蛄:多数1一2年一代,以成虫若虫在土下30-70mm越冬。3月份越冬虫开始活动危害,在地面上形成一堆松土堆,4月份是危害高峰,地面可出现纵横隧道,其若虫孵化3d即开始分散危害,秋季形成第二个危害高峰,严重危害秋播作物。在秋末冬初部分羽化为成虫,而后成、若虫同时入土越冬。
两种蝼蛄均有趋光性、喜湿性,并对新鲜马粪及香甜物质有强趋性。卵产于卵室中,卵室深525 mm不等。
生活习性
生长期
北方地区2年发生1代,在南方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虚土堆。5月上旬~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危害的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特别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早春或晚秋因气候凉爽,仅在表土层活动,不到地面上,在炎热的中午常潜至深土层。蝼蛄具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等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成、幼虫均喜松软潮湿的壤土或沙壤土,20cm表土层含水量20%以上最适宜,小于15%时活动减弱。当气温在12.5~19.8℃,20cm土温为15.2~19.9℃时,对蝼蛄最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潜入深层土中。
繁殖期
蝼蛄为不完全*,完成一世代需要三年左右。以成虫或较大的若虫在土穴内越冬,第二年4、5月开始活动,并危害玉米和其他作物的幼苗。若虫逐渐长大变为成虫,继续危害玉米。越冬成虫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初孵化,初孵化、幼虫有聚集性,3龄分散危害,到秋季达8~9龄,深入土中越冬。第二年春越冬若虫恢复活动继续危害,到秋季达12~13龄后入土越冬。第三年春有活动危害。夏季若虫发育为成虫,成虫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