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9 01: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4:31
驯阳读作xùn yáng。
驯
驯,汉语汉字,有动词,读作xùn,其本意为顺服。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唐韵》详遵切《集韵》《韵会》松伦切《正韵》详伦切,𠀤音旬。《说文》马顺也。《玉篇》从也,善也。《庄子·马蹄篇注》与物无害,故物驯也。《陆德明·音义》驯,以遵反,或音纯。
又凡以渐而至曰驯。《易·坤卦》驯至其道至坚冰也。又扰也,从也。《史记·五帝纪》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又《集韵》殊伦切,音纯。又兪伦切,音匀。义𠀤同。又《集韵》《韵会》𠀤吁运切,音训。《史记·汉文本纪》列侯亦无由敎驯其民。《正义》驯,古训字。
阳
阳,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áng。最早见于甲骨文。会意字兼形声字。从阜(fù),昜(yáng)声。字义与山有关。
其本义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一说本义是指高处见到光明的地方,或高处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后引申为日光,日头;又引申为有光的,光亮的,明显的,外露的,可见的,凸出的;又引申为公开地,明显地等意思。“阳”也是中国姓氏之一。
文字源流
阳,六书属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阳”字左边是“阜”(土山),有升高的意思;右边上部是“日”,下部是“T”,是祭神的石桌(有学者认为指树枝),表示太阳升到了祭桌(或树枝)的上方。
金文在“T”的左下方加“彡”,表示阳光,变为“昜”,会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昜”兼表声(有学者认为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小篆线条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
楷书笔画化,“阜”变为“左耳刀儿”。简体楷书以“日”代正体楷书的“易”,成为通用的简化字“阳”。
阳,本作“昜”。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暘”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阳”字的本义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即受光的一面;引申为太阳、阳光,又引申为温暖,还引申为明亮;又指古代的哲学概念,与“阴”相对;又有“外露的”“表面的”的意思。
据《说文》:“阳,高明也。从𨸏,昜声。”其本义亦当为“高明也”,非具体指山之南、河之北也,当指高处见到光明的地方,或高处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故从阜从昜会意。甲骨文见昜、阳,但未见阴和侌,西周金文则昜、阳、阴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