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0 05: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2 02:59
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s,又叫非宾格动词,来源于希腊词“cause,bring about,create”(Lyons,1968:352),其核心语义“causative”,使具有使役义。作格动词指那些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和及物动词的宾语在语法或形态上相同的语言,换言之,作不及物动词用时其主语相应于其做及物动词上的宾语。
(1a)George shattered the mirror.(S+V+O)
(1b) The mirror shattered. (S+V)
(2a)张三打碎了镜子。(S+V+O)
(2b)镜子打碎了。(S+V)
两句在语义和句法上表现出的紧密关系,我们称之为“作格关系”。而某论元既能放在主语位置又能放在宾语位置的现象则被称之为“作格现象”。从上述例子我们也可看出,句式使役转换是验证作格动词的最佳手段。
格就是指语义结构中每一个名词与跟它有关动词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这种格在词汇语法体现结构中不一定通过名词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而可以通过词序,附加成分,介词或其他方式来表现.这种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一经确定就固定不变,不管他们经过任何实现过程,在体现结构中处于什么位置,与动词形成什么语法关系,语义层上的格与任何体现结构上的语法概念,如参与者,补语等,没有对应关系. 所以从动词的句法语义对名词的制约关系看作格现象。
动词的分类有多种,从其意义功能来说,主要划分为六种:物质过程,心里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动词.所有六个过程中,当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者时,及物性分析往往和作格分析在小句的句法语义分析上重合,主语与施事,延及项与受事重合,过程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者并且在小句的体现形式上只出现受事的时候,小句的及物性和作格性分析成分就不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