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9:10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04 10:48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原文: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
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孟子的性善论、仁义论、仁政论等都与“四端”说有关,是围绕“四端”说展开的。可以说,“四端”说的提出,才真正标志着孟子思想的成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07:56
孟子“人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指人要有关怀仁爱之心,这是“仁”的开端。儒家讲究仁德,表现为对人的关怀与仁爱。与人为善、见义勇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仁德思是儒家基本的道德思想。孟子传承儒家思想,继承发扬,强调“德政”,讲究仁义礼智信,他与孔子一样认为人性本善,上位者通过德政才能治理好臣民,而百姓怀有仁德之心社会才会真正稳定。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是因为其有一份“羞耻之心”,知世故而不世故,懂得是非对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孟子强调羞耻之心,也是强调人心中要有自省之意。羞耻人自己的内心感受,懂得羞耻说明人知道自己所作所为违背了正确的道德伦理,说明人懂得反省自己。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儒家同样强调“礼”,何为礼?规则、法度。而辞让为礼之端,是强调中正平和之道。所谓君子无争,儒家讲求先人后己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符合儒家“中庸”思想。中庸即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如果人人都能有谦虚礼貌的辞让之心,那么规则礼法自然就不会被违背。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明辨是非对一国一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国之主所举直则政明,所举错则政安,那么国亦不宁;一家之主所不能明辨是非则全家不宁;人不能分辨孰好孰坏,近朱者赤倒也还好,怕的是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