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9:34
上好每一堂课,应该是我们做老师的永恒的理念!这样的想法源于于漪老师的一句话。 于漪老师是从讲台上成长起来的语文教师,她极富*的讲课奠定了她作为语文教学界一代情感派大师的地位。当年她执教的《海燕》不仅深得学生喜欢,而且曾经成为上海人业余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并从上海滩风靡大江南北。但是她还是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在我们这些晚辈心目中几近完美的语文老师,却说自己“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里除了自谦之外,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这些还站在讲台上的人:一定要上好每一堂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因此,课堂也必然成为教师的主阵地,上好每一堂课成为老师最最重要的事情。 充满爱心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爱的事业,很多的教育家都说,爱是教育的血和肉,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基于爱的课堂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走进你的课堂,感受到你的魅力,把你的这门课学好。只有基于爱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才能在学生的生活中生成真正有用的东西。 山东省泰安市教师程翔,一次在课堂上朗读一篇学生作文,准备读完后让学生分析。突然,一个学生指出这篇作文是抄袭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老师没有去批评、指责抄袭作文的学生,却说:“这的确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以前没有读过。今天读了以后,就像喝了杯甘甜的美酒,真是美的享受。同学们听了也是美的享受。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打动了那位抄作文的学生,该生后来专门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记叙当时自己的感受以及所受的教育。 这感人的教育佳话,固然与老师机智灵活的教育应变能力、课堂*技术分不开,更与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爱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高尚师德分不开。正是老师的爱心养护了学生的自尊、自信,我想程翔老师对这位学生的影响将是深刻的终生的。 不断学习着的老师才能使课堂教学推陈出新。 以前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一缸水也不够了,要有一眼泉水了。而这眼泉水就是学习。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速,一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于时代。持续不断地学习“充电”才会使老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像广告说的那样“朵尔胶囊,以内养外”。教师的学习应该是很广泛的,文理兼备,雅俗共赏,尽量做个“杂家”。积累广博了,课堂教学才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顾泠沅博士说,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学习,案例在教师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场听课可以说是活的案例,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效的学习。学习是为了“入格”,在模仿中以求规范教学,教学目标制定、课堂结构安排、板书设计、课堂*等都有一定的套路,是可以模仿的。但更是为了“出格”,以求创新发展,这才是学习最重要的任务。只要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出点格又有何妨?机械学习生搬硬套以致死在格内才是可悲。学习是吸收,但最终要把所学的教学新思想新观念转化为“生产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努力钻研着才能使课堂教学更上层楼。 我们强调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是上课,并不是不要科研。但是我们一定要首先明确,科研是为了什么,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这些问题。 “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到评时方恨少,我们很多老师做科研是为了评职称、名师,因为参评的条例里论文和课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样的科研动机必然助长一种浮躁的心态,应付的态度。如此产生的科研成果质量不必说,对课堂教学能起到多少正效应则更不必说。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科研就是备课,促进自己多读书,增加学识,提高修养,更新观念,最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所以,教师的科研应该从纯理论中走出来,多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在科研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有识之士总在劝老师不要做教书匠,要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样的要求可谓形势使然,与时俱进。但我认为这里也可能有对教书匠和研究型教师的片面理解。能够发表几篇论文或者做出几个课题的老师并不一定就是研究型教师,而那些认真教书的老师也不一定比这样的研究型教师等而下之,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做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可能比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更重要。所以我要说,我们的老师要先做好一名合格的教书匠,假如要做研究,那么也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教书匠。 老师的生涯注定了是在三尺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