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印记深处的老地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9 09: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03:37
我的故乡在永州的一个小县城。
据说在五几年之前是隶属于衡阳管辖,后来划分到永州。
永州其他的县城大都是山高路陡,群山环绕。
永州比较出名源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所写《捕蛇者说》、《永州八记》。
永州之地产异蛇,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产物。很多朋友问到我时,我一脸蒙*,对于永州其他县城我是知之又少。
祁阳偏近衡阳,距永州相对偏远。随着阅历的见长,才逐步了解其他县城以及一些地方特色。
我的故乡历史的厚重莫过于浯溪碑林的文人雅士所留下的书刻,“摩崖三绝”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据说元结《大唐中兴颂》由颜真卿刻于悬崖石碑之上。
我的故乡历史的厚重莫过于文昌塔,相传之久远。
我的故乡人杰地灵,孕育了有着松树之风格的陶铸。
我的故乡也有着远近驰名,保存最完整的李家大院。
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在这里,有我的童年回忆,也有着丰富有趣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乡下的男孩子,都比较调皮,爬树,掏鸟窝,这是常活;池塘里打水仗,扔泥巴是整个夏季的活动。
小时候,总盼着自己长大,也盼着自己走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
真正离开了故乡,却是那么的留恋和不舍,直到再大了一些,故乡便成为了一种思念。
常常想起父亲在世的时候,那些生活过的片段和父亲的呵护疼爱。
有时候回到乡下,我便迫不及待的在山上、田埂上、菜园里去留下自己的足迹,更会到自己的茶山里,坐在父亲的坟头,诉说着自己的心事,讲着这些年的变化。
乡下的房子很久没有人住了,房后的杂草也长起来了,每次回去,我都会锄掉些杂草,翻弄下土地。累了,从井里打上来一些水,用双手轻轻的捧起,浇到脸上,冰凉凉的,有一丝甘甜,还夹杂着泥土的芳香。
然后,坐在屋前的石阶上,完全放松自己。
这些青条石,父亲在世的时候,很是喜爱。
我们唐家,到了父亲这里,已经是穷得叮当响了。父亲受过很多苦,尽管如此,还是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好人。
父亲一生,是清苦的一生;父亲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
父亲一生,是有骨气的一生。
在乡下,那个特定的年代,重男轻女比较普遍,但父亲从来没有特别的疼爱我,而忽略姐姐们。相反,对于我来说,比起姐姐她们来要严厉的多。
我从小就比较独立,也比较坚强,这完全源于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
乡下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行走在田间的小路,常常会忆起跟着父亲学会田间地头的劳作,听着父亲田间地头唠叨着家常。
如今,故乡越来越远,父亲走后的家也停在了那个地方……
如今,家乡的小院落也慢慢的开始改变,以前的所有的面貌,都刻在了记忆的深处。
在院子北面有颗老樟树,儿时的小伙伴们经常一起手牵手去合抱这颗大树,就算是成年的男人五、六人才能勉强合抱。不知道这颗树的年轮有多大,只是听见父辈们经常提起,在他们还是我们这般年纪时,老樟树就已经高耸、挺拔,葱葱郁郁了。
孩时的记忆总是纯粹的,也是简单的。
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会有两三个小孩,也会经常玩耍在一起。淘气的孩子,总会在樟树春来发芽换上新装时,几个人抬起楼梯,爬上老樟树上去掏鸟窝。也会在樟树挂籽时,摘下一大堆,截一小段废弃的柴油机*,把樟树籽塞进两头的胶管,用一根筷子往内一压,另一头的樟树籽便冲飞出去,常常三五成群的干仗,玩得不亦乐乎。儿时的乐趣,总是伴随着一大群熊孩子一起。
门前有一口水塘,一到夏天,便是我们的天堂,南方的孩子,没有人特别的去教游水,都是在淹了一次,又喝了好几口水后,自然练就了游水的本领。
水塘边上就是老樟树,有一条小水沟流过,用来灌溉稻田。
每次回到乡下,都会从老樟树下走过。这些年,乡下通了马路,也有乡亲建了新楼,老樟树却没有了往日的挺拔,显得有些沧凉。
老樟树成了当地的一个特征,很多人并不记得我们院子的名字,但一提起这颗老樟树,十有*的人都能知道这个地方。
村里的老人走了一茬又一茬,熟悉的面孔也逐渐的减少,好多小孩子,不经人介绍,都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我自年少时就入伍参军了,后来也慢慢回去的次数少了,父亲过世后,母亲一直跟我们生活在珠海,回去的次数也就更少了。偶尔间回去,匆匆的看了几眼老樟树,也就匆匆的离开了。一时间,反倒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总会不经意间,想起老樟树,想起孩时的点滴,想起那些一段一段故乡成长的年轮。
也会在不经意间,故乡慢慢的不知何日竟变得有些远了,带着挥不去的乡愁,想着家乡的风味,也在城市里慢慢的溶入了天南地北的口味。
老樟树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也承载着多少年的风雨。
故乡的思念,慢慢的堆积起更深刻的回忆。
唯有村头的老樟树,历经风雨,见证着年少老去的一代又一代……
*着老樟树,听风吹着树叶,低声吟唱着岁月洗涤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