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谁能帮我解释“中国人爱看热闹”的文化本质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0:3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32
对中国人爱看热闹的心理分析:①这是一种羊群心理。头羊走哪里,其他的羊也走哪里。 还有就是一种眼红的心理了,觉得别人在看什么东西很有意思,我没看见就觉得损失了,不能光让别人占便宜,我也要有意思。②这是心理观了,可能是传统问题,好奇心重。古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嘛”!③看热闹只是有业余时间的人或好奇的人才去。骗子多了,看热闹的人也会逐渐减少。在利益的驱使下,才能让人们下意识的做出本能的选择。④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是鲁迅先生分析的国人的看客心理。
个人觉得看热闹的现象有其不好的一面,也有其好的一面。因为有时候我们看热闹的动机单纯是出于好奇心作祟,而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这方面的问题是无可厚非的。而在看热闹的过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 只在看,完全不管当事者的情况,只为满足自己的猎奇、幸灾乐祸的心理而站在那里;第2种: 在看的过程中想帮忙,却迫于观看的对象的暴力威胁或金钱*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不敢出手相助,只能无奈地看着受害者;而最后一种就是英勇的站在真理的一边(当然,这种人是少之又少)。中国作为一个长期以被统治阶级改造的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却长期于封建高压统治下的国家,普通大众并没有充足的受教育的权利,价值观较为原始,大部分充当了第一类看客的角色,而知识分子除去统治阶级又以中、富农与中小地主为主,其一方面存在要依附于统治者、担心成为异类的阶级局限性,另一方面在思想上又受过仁义道德的熏陶,心中为受害者不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促使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了第二种看客,而最后一种会化身为参与者的看客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他们来自于不同阶级,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的精华。
当然,社会心理也是含有主观的,潜移默化的演进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例如人们对某国人的理解,即使没去过没见过,但是一想起来就会想到某种模式的样子。甚至是带有偏见和偏激的成分。就看热闹而言,其实外国人也喜欢,据新闻报道:某国曾发生过国家森林发生火灾时有家在百里之外的国民开车带铺盖、举家看火灾的事情,这个例子当然有点极端,但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爱看热闹较他国更为严重虽是事实,是民族劣根性的表现之一,但是大可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好像国人爱看热闹就必定在素质上劣于外国人一样,毕竟,每个民族及其文化都是各有优劣的,而人类究其根本都存在着“本我”及劣根性。
P.S:如果LZ想从文化的角度了解、探究中华民族的共有特性,可以研读下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众多,除了阿Q,祥林嫂,润土和孔乙己等能反映当时中国人普遍形象以外,还有不少配角着实也让人深思久。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些看客。 “于是他背后的人们有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所谓看客,重点字自然在于一个“看”字。这些人在鲁迅的世界中没有样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看”。这可能就是爱看热闹的中国人的最突出的形象吧。还有弗洛伊德写的《精力阐发法引论》、台湾作家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林语堂写的《中国人》等书都很有研读价值。希望可以帮到lz~~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33
儒释道文化都在劝人向善,服从,这就是深成原因,为了满足封建统治,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才会在代代相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33
‘’ 太闲了
没事干。。 你说一个天天忙的要死的人还看热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34
随大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