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4 20: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22:14
网友一:
衡水中学是河北省衡水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始建于1951年,现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该校因为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比例奇高,特别是北大、清华的录取人数位居河北省首位,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高中学校,在教育界享有盛誉。但由于其严格的训练,不少专家学者被认为与当下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典型,招致不少专家学者和社会上一些人的非议。
衡水中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并不出名,由于所处的环境较差,难以招致优质生源,特别是学校管理混乱,教职工人心背离,学生组织纪律差,因此教学的效果也很差,高考成绩在河北省重点中学排名中一直居于末三位,社会反响不好。
网友二:
衡水中学的成功招致社会非议的原因,就是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种高考工厂式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不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同时,在高考录取人数总体不变的情况下,衡水中学的高录取率必然挤占了其他素质教育学校的录取指标,形成恶性的竞争。
但在衡水中学学习过的学生一般不支持这些观点,他们认为在衡水的三年是最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通过跟踪调查发现,中学阶段在衡水中学就读的学生,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都很强。并且衡中走出的人才由于培养了吃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比其他中学的要强多了。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也不像外界传闻中那样僵硬死板,同样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网友三:
读书,对于现今的每一个来说都是人生的必选动作,没有父母会在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时,对孩子说不要去读!同样,当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如果他说他在上大学,这是一般人更容易接受的,且不论学校的好坏;如果他说他在工作,不论是否有成就,心中多少会有一些疑惑;如果说没有正式的事做,估计就多半会被蔑视!
因为这些超级中学或者当地名牌中学是有门槛的,能进去的学生无外乎两种,一是自身成绩足够好,二是成绩不足,能用赞助费补的,简单说就是家境较好的。这些学生出来后,无论以后的生活怎么样,黑自己学校的人,都不会很多。
网友四:
有人说衡中是工厂,生产的是高考机器,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还有人说你去过衡中吗?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去了衡中就是为了上清华北大!辛苦3年,幸福一辈子,诸多的言论,大体就是一种说衡中好,一种说衡中不好,说衡中好的认为衡中不好的就在下面喷,说衡中不好的认为衡中好的就在下面喷。没有好或者不好!咱们国家的教育*就是这样,只要还有高考那衡中存在就是有价值的!什么扼杀想象力,屁嘞,谁管你想象力啊!谁管你拿不拿诺贝尔啊!
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光宗耀祖这才是平民老百姓该想的!没人看你今天的痛苦,人们只是看你成功后的光辉!哪怕是阶段性的成功!有钱人不抽孩子上大学,只有穷人才愿意去走高考这座独木桥,教育*就是这样!
网友五:
为什么这样的中学这么招黑?
我个人的理解是:
第一,能去衡水中学上学的,都是成绩比较不错的孩子才考的进去。这样长此以往,成绩好的学生资源,所谓的尖子生,全都流向了那里。其他地区的中学就更加没有了竞争力,这种不平衡的情况,让很多地区的中学慢慢感到十分不满。
第二,从我对小侄女的生活情况了解到,她们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日,她才能回家来休息一下。平时在学校里,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吃饭,睡觉,洗澡的时间都有严格的*,有的时候动作慢的孩子是吃不上饭的。每天都很早起床,每天都要跑操。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据小侄女说常常是一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一抬头发现一天就结束了,天都黑了。
这样的学习生活确实很辛苦,很多孩子都得了胃病。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都特别心疼孩子们,不太认同学校这样连轴转的学习方式。认为这样会毁了孩子了的身体。
网友六:
为什么那么多高知识分子出了农村,就很少再回农村了?因为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有人说大部分都是在国外储备人才,也有人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农村转型,因为你的下一代都搬到城里了,那么这里就可以重新规划了,要么开厂,要么开发房地产商等等,总之统统都进城(去库存),这就是我们不幸福的原因!以前搞的的西部大开发、走*等等为何没了影?一个连自己家乡都无法改变的,拿什么去建设别人的家园?有时候很多农村会花很多钱去支持一个大学生,就是希望他走出农村去外学很多知识,等他有了成就,就希望他们回来支援家乡建设,结果大部分人走了就不会再管家乡了,尤其是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