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用物质奖励孩子,真的好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5 06:2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0:26
家长用物质奖励孩子,真的好吗?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奖励是件再开心不过的事情了,它意味着肯定与赞许。
而奖励有两种方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无论哪种方式,父母都要注意奖励的限度和策略。
奖励得当,会让孩子往积极的方向发展。若奖励成孩子追求的目标,会让努力变得更有功利性。
换言之,物质奖励不当,会让孩子成为“白眼狼”!
(1)助长孩子的贪婪
有位爸爸曾这样吐槽:他有两个孩子,小的有3岁,大的有6岁。有一天她和妻子在厨房忙着做饭,听到了卧室二宝的哭声,于是他便喊在客厅看电视的大宝去照顾下弟弟。
可是万万没想到,大宝说,我照顾弟弟爸爸会给我什么奖励,没有的话,我才不去呢!
以前我们也是通过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然而现在当物质奖励不能立刻实现的时候,便成了孩子拒绝帮忙的理由。
(2)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
一位妈妈抱怨说,孩子的成绩一直上不去,有一次考试后,她便和孩子订下规矩。如果下次考试进步5-20分,就会获得零花钱的奖励。果然,孩子有了学习动力,接下来的一次考试,成绩进步了10分。
但是第三次考试的时候,我却被老师告知孩子考试作弊的消息。经一番查问才知道,孩子说进步越多就会获得更多零花钱,于是就为了这个目标想到了作弊获得高分。
奖励本身是一种正向反馈机制的,但是运用不恰当就会有反作用。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物质奖励的确在有时候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奖励孩子的正确方式
(1)使用恰到好处的物质奖励
每逢节假日,孩子的生日等,父母可以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有被尊重,被关爱的感觉。
比如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带她去一次游乐园,给孩子买她喜欢看的漫画书,满足孩子想要一个玩具的愿望。
把孩子平时希望得到的礼物,在他完成一次小目标后作为奖励送给他。
这种不定期的奖励,更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惊喜。
(2)奖励要能及时兑现
人无信,无以立。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值得他们相信的,因此承诺孩子的奖励,一定要及时兑现。
比如和孩子有了约定,期末考试多少分,或者考到第几名。孩子一旦达到了,就必须要兑现。做父母的如果没有兑现承诺,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会跌落几分。作为父母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说出来了就要尽量满足对孩子的奖励。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精神层面的奖励,多表扬鼓励孩子,切忌一犯错就打击责骂,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孩子的教育牵涉孩子的一生,一定要谨慎正确的引导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0:27
这可能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究竟应该使用物质作为奖励,让孩子了解付出与回报的意义,感悟到“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的道理,还是应该回避这种“世俗”的方式,而通过精神鼓励进行奖励呢?
物质教育,关键是度的把握。
毫无疑问的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是需要的,而且需要搭配使用。
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来说,物质奖励是需要的,所以不要过分担心偶尔的物质奖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关键是“度”的把握,不能让孩子感觉只需要物质,或者让他们形成对物质奖励的攀比心理。我们可以试着把物质奖励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奖励一件拼装的玩具,当孩子完成拼装之后,问他是否可以送给其他小朋友?是否作为交换礼物?我想,这种物质奖励的延展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我们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不应该让孩子们有“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的感受,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要挣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如果总是把目标锁定在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容易上,我想父母会很不快乐,因为这个着眼点仍然在“自己”的身上,而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自己的体会,学会理解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精神鼓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Edward Deci博士表示,“奖励确实能激励孩子做事,但也会使孩子的行动依赖于奖励,一旦奖励停止,行动也会停止。即使孩子本身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也不行”。
相比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认可带来的激励能够持续更久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精神上的奖励来减弱物质奖励的重要性。
怎么做好精神鼓励?
不以奖励为由,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一件事情,通常会许诺给孩子一些奖励。比如:把饭吃完你就可以看动画片、把玩具整理好就可以吃吃糖、马上睡觉我就给你买个玩具……
这样做虽然能立竿见影的收到一些效果,但是长期如此却会让孩子降低自主能力,在做事情的时候只想着拿奖励,而忽略了对事情本身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在面对孩子本该自己完成的事情时不要轻易的给孩子奖励,而是要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自己。
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孩子本人身上
有研究者将表扬分为三种:
a. 过程指向的表扬——肯定孩子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努力,如“你跟小朋友合作得很好。”“你很用功。”
b. 结果指向的表扬——夸奖孩子的成果,如“你画的画真好看。”“你考了100分!真不简单。”
c. 个人指向的表扬——对孩子特征的评价,如“你真乖。”“看你多聪明!”
研究发现过程指向的表扬最有助于孩子恰当评价自己,正确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增强能力和信心。
告诉孩子你对他的什么行为感到高兴,如,“我很高兴你自己修好了玩具。”而不是泛泛地说“你真聪明。”当孩子帮了你的忙,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记得感谢他们。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会加倍努力。
及时赞扬孩子愿意做,但做得并不完美的事
没人喜欢被强迫,小孩子也一样。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欢帮忙做事,但前提是他们所做的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而不是*。孩子完成后,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和鼓励。
大部分孩子其实很愿意讨父母欢心,也喜欢帮忙做某些家务,只要你对家务的完成程度和时间要求别太高。比如,很喜欢整理衣物的孩子,因为家长的过于挑剔和着急,打消了孩子继续做事的积极性,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所以,对于孩子喜欢做的某项家务,一定要支持他去做,需要你做的只是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安全防护。另外,要把重点放在孩子把衣服叠起来了这一事实上,即使叠得不整齐,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表扬时重点针对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只是一句赞美之词。
让他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会更有吸引力
跟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对话,是了解孩子内心积极性的关键途径,因为孩子天生就具备强烈的好奇心。
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后,及时询问他的感受,或在谈话中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也是让孩子乐于合作,并提高孩子积极性的好办法。比如:“昨晚你自己睡觉,没让妈妈陪,感觉怎么样?”或者“你今天又学会了三个数字,什么感觉呀?”这样的问题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如果不问,孩子也许不会注意到。再者,与其跟孩子说不吃晚饭就不能去公园玩,不如在孩子按时吃完晚饭的某天带他去公园,并在去公园的路上,指出“早点吃完饭”与“有时间玩”之间的自然联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0:27
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