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科学区的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13:12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原则提出。这一原则表明创设环境对幼儿园整体改革影响很重要。幼儿期是一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可塑性很大,幼儿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会影响终生。
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3-4岁的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夯实认知基础的作用。
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是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的,而不是单纯依赖于*的灌输,这样的学习便于幼儿理解和保持记忆。如幼儿在科学区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磁铁去吸各种铁制品(大头针、铁钉)和非铁制品(纸、棉花,塑料玩具)等,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磁铁只能够吸住铁制品,而不能吸住其他。通过自我探索,幼儿学到了知识,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抽象灌输。正如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在其《战后中国的幼稚教育》一文中所提到的:“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乃是以‘做’为出发点的,在‘做’的过程中去学,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在‘做’的过程中去求进步。经过自己用手动脑所获得的知识,才算是真知识,有用的知识,”。对幼儿来说,不能指望通过阅读图书、通过*讲述就可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处于直觉动作思维阶段的幼儿,是用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考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操作物体来感知事物。在游戏中,幼儿接触到各种性质的物体,并动用了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大大加强了感官性和观察力,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象像上面的活动区的设立:鲜艳的花布、卡纸,剪刀、各种各样的积木,自制的红红的腰鼓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他们喜欢在这种环境里通过动手剪、捏出豆角、小鱼等形象,在娃娃家里扮演爸妈孩子,用积木搭建出各种各样的车,这样幼儿在游戏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协调配合,提高感官的感受性,促进幼儿观察、想象力的的发展。对幼儿感知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孩子也是如此。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活动区就是一个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场所。比如,孩子们在娃娃家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分角色有的做妈妈、有的做爸爸、有的做孩子,还可能有奶奶爷爷等角色。家庭里孩子们还有分工协作,爸爸和爷爷对弈、奶奶织毛衣、妈妈做饭,孩子帮忙等这样的游戏孩子们一般要玩一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玩的专心投入;再看建构区的幼儿利用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积木在搭建各种各样的车,有的孩子搭建小轿车,有的孩子搭建拖拉机,还有的孩子们合作搭建火车或动车,你看孩子们认真的观察这块长方形的积木应该放在火车车身上,然后又觉得不妥放到车头上当烟筒,再拿积木比比车身应该比车头矮多少,车头里再放上司机。孩子玩的开心,认真。脑子里只有再造形象,其专注可想而知。
三、用区域活动图示标记暗示的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利用各种各样的幼儿常见的、具体形象的图示标志,可以减轻幼儿之间来自环境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幼儿形成自觉自律的行为。根据区域活动的目标,配上图示标记,暗示幼儿理解区域活动的内容、人数等规则,帮助幼儿理解“在此区域我可以做些什么”。如: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时,老师有意识地投放衣服、裤、袜、鞋等,让幼儿在帮娃娃穿衣服,让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穿*服的方法和顺序。老师在美术区贴上画着装满糖的罐子图示标记,暗示幼儿用搓纸团、搓油泥、粘贴等方法制作糖果装满罐子;针对美术区域活动多、空间小的情况,幼儿常常利用区域外的桌子活动。老师们就设计了可移动、可变换的立体图示来暗示幼儿活动的内容。如:装饰"瓶宝宝"活动,老师利用了一块立体的标志牌,设计了有规律的粘贴图示标记,暗示幼儿尝试一一规律的装饰方法,幼儿在哪里活动就可以将图示标记牌拿到那里。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加上幼儿同体间的互相学习,教师又可将图示标记不断换成更难的排列方式,暗示幼儿不断学习、创新。再有,教师对区域中标记的作用进行再认识,采用文字、图画、照片、录像等形式,来记录幼儿的表现,如:在建构区里,我们的教师画下、拍下幼儿建构的积木、雪花片的作品,以"某某建筑师的作品"进行展示,利用同伴资源,发挥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作用,进一步暗示幼儿,慢慢孩子的规则意思慢慢就养成了。
四、区域活动是幼儿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
3-6岁,通常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塑造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性格、思维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品格,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让幼儿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区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及教师的相互作用,得以全面发展。如:“娃娃家里每次只能容纳8个人,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办”、 “数学区里只有一个拼盘,可是却有两个小朋友想用,应该怎么办”、启发幼儿要学会谦让。如在角色游戏区我们重点指导幼儿社会化能力,良好品德和口语发展水平。
活动区是幼儿活动极好的天地,它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只有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幼儿才能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中发展探索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总之,通过不断尝试开展区角活动,使我们感到活动区是因人施教,开拓幼儿发散性思维,促使幼儿交往合作,增加幼儿自信心和成功感,也是为幼儿提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