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40
东汉末年,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魏文帝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曹叡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控制都城,从而诛灭了曹爽及其党羽,并篡夺了曹魏的大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懿发动兵变的时候,曹操的老部下几乎都无动于衷,也即没有站到大将军曹爽这一边,甚至蒋济等曹操之前的老部下,反而在帮助司马懿。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操的老部下为何都无动于衷呢?换而言之,曹操的老部下在干什么,为何不帮曹爽呢?
一
首先,高平陵之变发生于公元249年,而曹操于公元220年病逝,虽然曹操的很多老部下在要比曹操年轻。但是,对于大部分人,依然在高平陵之变爆发前就去世了,自然无法帮助曹魏宗室曹爽了。举例来说,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乐进于公元218年去世,于禁于公元221年去世,张辽于公元222年去世,徐晃于公元227年去世,张郃于公元231年去世。作为曹操一手提拔的武将,五子良将对于曹魏自然是忠心耿耿。如果他们不是在公元249年之前去世的话,那么,五子良将自然会站到曹爽这一边,至少不会对司马懿发动兵变的行为无动于衷。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是最后去世的一位。对于张郃来说,其被杀和司马懿存在一定的关系。太和五年(231年),张郃受司马懿所迫而领兵追击蜀军,追至木门,中箭身亡。在张郃去世后,司马懿在曹魏军中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制衡力量,因为张郃能顺利活到公元249年的话,即便不掌握实权,凭借威望和资历都足以令司马懿忌惮。
二
同时,除了曹魏五子良将,对于曹操一手提拔的曹氏和夏侯氏武将,也基本上在公元249年之前去世的。在夏侯氏中,夏侯渊于公元219年被蜀汉黄忠斩杀,而就夏侯惇来说,则在曹丕登基称帝后去世。在曹氏中,曹仁早在公元223年就去世了。至于曹休和曹真,则分别在公元228年和公元231年去世。
三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过,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兵权。更为关键的是,曹爽不仅排挤司马懿,还对其他曹魏老臣进行排挤和打压。并且,曹爽的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还率军讨伐蜀汉,结果遭到重创,凡此种种,让曹爽在曹魏上下失去了支持。
四
最后,在曹爽掌权期间,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曹魏少府属下三个尚方御府内有很多珍奇玩物,曹爽常常要求取用,但又害怕王观的守法不阿,最终将王观调任太仆;魏明帝曹叡临终之际,曾特别留下孙礼辅佐曹爽,孙礼为人诚信磊落,刚直不阿,但是,曹爽认为他来辅佐自己多有不利,就让孙礼改任扬州刺史。对于孙礼、蒋济、王观等人,都是曹操当年的老部下。
但是,大将军曹爽不仅没有笼络这些老臣,反而排斥和打压这些老臣,促使这些人要么支持司马懿,要么在高平陵之变中无动于衷,比如孙礼在高平陵之变后,才被司马懿调回到朝廷,这样孙礼自然支持司马懿,而不是曹爽了。至于蒋济这位曹操的老部下,更是在高平陵之变时帮助司马懿劝降曹爽,促使曹爽最终放弃了抵抗。而就相对低调的王观,在高平陵之变时被司马懿任命为行中领军,占据中领军曹羲的军营并接管其军队。综上,在高平陵之变爆发时,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很多已经去世了,至于依然健在的老臣,则因为曹爽的倒行逆施,所以倾向于支持司马懿,这意味着曹爽已经是众叛亲离,其败亡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