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3:0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50
辛亥*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
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扩展资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51
周恩来少年时代立志的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襟和远大志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