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应答幼儿才是适宜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3 21:2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0:51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答策略“适宜性”的判断和分析,直接关系到教师如何改善自身的应答行为,并关系到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实现。
教师实施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是要了解什么样的互动才是适宜的。然而,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师幼互动中教师的适宜应答”有一定的认识,但不清楚如何将观念转换为实际的行为。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判断教师应答策略是否适宜的基本要素和具体的行为判断表。
判断教师应答适宜性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我们认为:并不存在判断教师应答适宜性的唯一、普适的标准。
教师的应答行为作为师幼互动中的一种主要人际互动行为,具有情境性等特点。对于教师应答策略适宜性的判断和分析更适合通过“过程”和“场域”的视角来进行,从师幼互动“动态过程”的角度来判断教师的应答是否适宜,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原则和要素:
关注幼儿。应答中教师是否关注到了幼儿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幼儿是否作为互动的主体受到承认和尊重,以“幼儿”为本,是适宜性应答的基础。
关注发展。应答中教师应关注幼儿是否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或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体验。
关注差异。应答中教师是否关注到了幼儿的个性特征、已有经验、学习风格、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并在应答中促进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关注过程。应答中教师应注重和幼儿展开持续、有意义的对话,而不只是单纯追求结果。
教师应答适宜性的具体判断
结合以上基本原则和要素,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调整,我们从教师和幼儿外显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入手,得出判断教师应答适宜性的“三个维度”,即应答态度、应答言语和行为、应答效果,同时,制定了“师幼互动中教师适宜应答的判断项目表”,该判断项目表很大程度上成为激励教师改善自身应答行为的目标指向。
【案例】
“我喜欢后妈”
为了支持幼儿展示不同的个性,在组织幼儿上语言课时,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听《灰姑娘》的故事,虽然孩子们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但今天师幼要一起来进行故事分析,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所以在听故事之前,我请孩子们仔细听故事,并提出了问题“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人?你最喜欢谁?”
孩子们纷纷发言,子骥说:“我喜欢灰姑娘,因为她美丽。”莹莹说:“我喜欢那几个小动物。”至凡说:“我喜欢‘后妈’,因为她笨。”听到至凡的回答,孩子们便开始了起哄,有的吃惊,有的质问,还有的孩子显得很气愤。
但此时,听到了不同答案的我心里很兴奋,我问至凡:“你为什么喜欢笨的后妈呢?”至凡说:“我觉得她特别逗,因为故事里有了她,我才更喜欢听了。”我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这样啊,可是这个后妈很坏,总欺负灰姑娘啊?”至凡有些着急解释道:“我喜欢后妈只是觉得她很笨,很好玩儿,故事因为她的笨才更有意思,我不喜欢她的坏。”听到这里,其他小朋友还是愤愤不平地说:“那你也不对,就是不能喜欢她。”
我对孩子们说:“我赞同至凡的发言,因为他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想想,如果故事里没有后妈这个角色,你们还喜欢听这个故事吗?”孩子们思考之后表示赞同,至凡也由伤心转为高兴了。
【分析】
在语言活动课上,至凡的回答与其他小朋友不同并引发了质疑,其原因是在老师提问“大家喜欢故事中哪个角色”时,他选择了“后母”这个反面角色,而不是与大多数幼儿一样选择故事里的正面角色。正因为出现了这样的答案,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争议,也引发了教师更深入的思考。
至凡所站的角度与大多数幼儿不一样,教师根据分析至凡的性格,认为至凡的答案背后一定有他的独特观点和想法。此时,教师巧妙地为幼儿搭建的“桥梁”很重要,不仅间接地帮助至凡重新建立自信,而且能得到同伴的接纳。所以在听完至凡的回答后,教师首先肯定了他的答案,初步建立起他在同伴中的立场,然后教师判断他需要帮助与信任,便持续关注他的表现,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认识“个性”的含义,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
教师在应答时分别采取了倾听、质疑、引导等策略,给幼儿陈述和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并且从其他幼儿的角度出发,巧妙利用质疑策略,帮助同伴接纳周至凡的观点。
在该案例中,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在应答过程中对幼儿个性需求、个体差异的尊重,从应答态度、应答言语与行为及效果上都是比较适宜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0:51
同样是教师为什么幼教就可以是中专生。应该给予幼儿同样的教育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