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要留那么长的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3 09:0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39
辫连子" 金代时期满族先人梳辫发。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至清代,满族男人发式未变,把前额至脑后的头发剃去一圈,将留下的长发编成一条长辫子,垂于脑后。编辫时,在发梢加缀三股线穗,编结发中,为辫梢装饰品,称为“辫连子”,俗称“练子”。随着审美需求的进一步需要,又有了很具装饰意义的“熟(丝)线练子”。如发短者,在辫梢续编三股假发,以增辫子长度。辫根用粗线绳扎上。在辫子当中再编结三股辫穗子缀上,辫穗用黑色。这种发式直到辛亥*后,才逐渐改剃光头。解放后,仍有极少数满族老人留发,如新宾镇石碑村上堡的满族李××,人称李小辫,一直保留辫发,直至故去。
满族人的这种发式与当时汉族男子的总发绾髻有很大区别。追本溯源,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祖先,终年以渔猎、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的粗犷生活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梳妆方式。满族成年男子额前结短辫齐眉,脑后长发围颅盘环,这种发式也是便于山林中骑射。16世纪末叶,满族在关外起兵。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建立了后金政权。连年奋战,一些投降过来的满族部落酋长和抢掠过来的明朝士兵纷纷归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为了稳定军心.明显区别明朝降兵和投降界限,主张清兵统一发式,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头前部剃成半个月牙式,只留颅顶后头发,在脑后编结成辫,长长的发辫绕颈下垂。
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其骨殖若无条件带回,发辫必将带回故里,隆重埋葬,俗称“捎小辫”。公元1644年定都北京后,清朝兵民带着这种发式入关。清朝统治政权为了在全国推行满俗,三令五申地强迫全*民一律剃发易服。强权之下,全国的发式、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满民族长期骑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剃发、垂辫以及旗袍、马褂、箭袖等遍及城乡四野。
满族男人的辫子平时垂于脑后背上,辫根辫梢均有头绳系扎。靠出卖力气吃饭的人若嫌干活时拖辫碍事,也可以一轮一轮地盘于头顶。清入关后,生活安定,经济发展.对发式的审美由实用转向装饰。以前适用于游猎骑射牛活的发辫,在确立了统治地位的清朝皇亲国戚的生活中明显地落俗了,于是,在统一章服制度的前提下,大兴修饰发式之风。男子定期剃头,剃掉脑门儿和四周的头发,以露出靛青的前额,俗称“剃圈和”。剃头刀不大,但却锋利无比,据说最快的刀子,吹发可断。头发好者,又黑又密,辫子油光可鉴,拖于脑后,颇为自豪。头发次的或者岁数大、谢顶秃圈儿的,小辫子若一根干油条,背后一垂,大煞风景。于是,产生了专供男人使用的假发:练子,即辫连子。将练子续进短小枯干的真发中。练子是用真头发做的,长二尺三尺不等,越粗越长越黑者,价码越高,反之,价则低。但练子仅可以遮遮丑,要想耀美排场,则只有用熟丝练子。“熟丝练子大辫子”,这在当时是非常讲究和时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39
你是只辫子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39
民族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40
这是满族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41
民族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