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3 18: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12
意思是观察者倾向于产生同类反应。当情绪的替代唤醒同某些地点、人物或事件连接在一起时,观察者就发展了对这些地点、人物或事件的预期的情绪反应。班图拉认为这五种效应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起作用。
例如,一种新的攻击行为在传播的过程中,既可教会他人怎样攻击,又可削弱他人对攻击行为的抑制。当一种行为受到惩罚时,观察者既可习得这种行为,又可以抑制这种行为的操作。
扩展资料: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
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
他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
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杜拉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