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为什么要写目吴会于云间?吴会的含义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22:03
“目吴会于云间”中吴会(gui,第四声),指吴郡和会稽郡,前者在今江苏省苏州一带,后者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这句话的上一句是“望长安于日下”,意谓远谪南行,回望京都,如在天上。《世说新语·夙惠》:“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又:《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即荀隐)、陆士龙(即陆云)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即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这两句中的“日下”和“云间”(陆云,吴人)借用其语。
这里作者是就其父王福畤*遭遇而说的,与上文“家君作宰”句相应。当时王福畤被贬海南,王勃前往探望,路过洪州,遇到洪州官吏大宴宾客,借此文以抒感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22:04
望长安於日下,目吴会於云间:
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会在浮云间。
日下,指京都,
吴会:吴郡,在今日江苏省苏州市。
云间:江苏松江县( 古华亭)的古称。
典故: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滕王阁序中,王勃借此以表现他期望自己被召见,受到重用的心志。
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为什么要写目吴会于云间?吴会的含义是什么?
“目吴会于云间”中吴会(gui,第四声),指吴郡和会稽郡,前者在今江苏省苏州一带,后者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这句话的上一句是“望长安于日下”,意谓远谪南行,回望京都,如在天上。《世说新语·夙惠》:“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又:《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即荀隐)、陆士龙(即...
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为什么要写目吴会于云间?吴会的含义是什么?
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历史上曾建吴果,所以吴字用法较广,既可指一个国的地区,又可说一个郡
...后面是“目吴会于云间”,为什么会突然提到吴会?
这是王勃非常精妙的对仗用典。1、长安与吴会对仗,因为当时的唐朝定都在长安。而吴会是古代绍兴的别称,且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是当时国际的大都市,与长安齐名。所以提到吴会。2、日下与云间对仗,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排调》,原文如下: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陆举手曰:“...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为什么要目吴会而不是看别的地方
目吴会是因为从滕王阁向外看去是吴会只地,并不是其他地方,所以不会去看别的地方,作者在这里并不是因为有其他意图而选择的“吴会”之地,而是因为作者从滕王阁向外愿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吴会之地。注:吴会,一指晋唐时期繁华的大都市绍兴。古代的会稽郡分成三吴(吴会、吴郡、吴兴),吴会绍兴曾...
《滕王阁序》中的“吴会”应该怎样读?
基本释义:(1)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 ,郡县连称为吴会 。(2)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 二郡,并称吴会 。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 。(3)唐以后,俗亦称平江府为吴会 。2、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原文: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
《滕王阁序》中有一句“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该怎麼理解?
讲解:“望”“目”都是“远看”之意。“于日下”“于云间”都是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补语。鉴赏:东西南北,极目四望,实则是“极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长安,由云海想到吴会,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京而想到天柱、北极。世界阔大,宇宙无边,在这阔大无边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么的渺小。在此...
吴会地名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描绘出吴会与长安的地理景观,凸显其在文人墨客心中的重要地位。高适在《秦中送李九赴越》中感慨:"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表达了对吴会文化的怀念和对友人的离别之情。骆宾王的《畴昔篇》则进一步赞美吴会为"东南美箭","名都隐轸三江外",...
滕王阁序中的吴会,到底指哪方?
吴会通常指吴郡会稽郡的合称,但在滕王阁序中,望吴会于云间,意味着吴会是一个比华亭更具体、更具名望的地方。在马桥,我们找到了线索——吴会村,这个村落的名字与古籍记载相符,且在清同治十一年,顾言创立的马桥吴会书院更增添了其历史价值。因此,我们推测,滕王阁序中的“吴会”很可能特指马桥的...
出自滕王阁序中的典故_古文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
《滕王阁序》中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如“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如果不知道陆荀之辩,就会觉得作家只是在写登高望远,其实这句是用典故来形容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 下面按照课文中出现典故的顺序,对文中的主要典故尽可能作出详细解释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