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3:10
1.中医内治根据病因及症状的不问,具体分为6种治疗方法: 风热病变多发生于头面及上半身,皮肤撤赤肿胀,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和呕吐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解毒、散风消肿,方用普济消毒该加减。炒牛蒡子、赤芍、桑叶、炒枯芩各10g,炒黄连、焦山枝各3g,二花、野菊花、连翘、板蓝根各12g,炒丹皮、蝉衣各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肝火该证型常发生于胁下腰胯处,肤色欣红,状如云龙,自觉刺痒灼热。治宜:清肝泻火、化湿解毒,方用柴胡清肝饮或化斑汤加减,柴胡、炒丹皮、炒胆草、炒黄连各4.5g,炒黄芩、焦山枝、连翘、炒知母各6g,银花、绿豆衣各15g,生地、石膏各10g,生苡仁、赤小豆各30g,服法同上。 湿热病变多发生在下肢部位,局部皮疹呈水肿性红斑、光亮,偶可见水泡、血疱和坏死。治宜:清热化湿、和血通络。方用普剂消毒饮加黄柏、萆解或用龙胆泻肝汤。萆解、连翘、当归、马鞭草、赤芍各10g,炒丹皮4.5g,炒黄柏、苍术、川牛膝、青度各6g,赤小豆、忍冬藤各15g,生苡仁30g,用法同上。 寒湿呈慢性经过,病程较长,常因反复发作,致使患处漫肿、坚实,形如大腿风。冶宜;散寒除湿,和营消肿,方用二妙丸加减,炒黄柏、槟榔、青皮、甲珠各6g,苍术、汉防已、泽泻、广木香、川牛膝各10g,用法同上。 胎热患者多为小儿,皮肤掀赤,摸之灼热烫手;兼有发热,烦躁不安或叼吵等。冶宜:清火解毒,凉血退斑,方用清火消丹汤加减。生地10g,炒丹皮、玄参、赤芍各6g,绿豆衣15g,连翘、甘草、花粉、川牛膝各4.5g,服法同上。 毒攻皮疹掀赤,波及范围较大,兼有壮热不退,神昏谵语,呕恶烦躁等。冶宜:清热解毒,护心和营。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炭、二花炭、绿豆各30g,炒丹皮、紫草、炒黄连、连翘各6g,赤芍、生甘草、蝉衣各6g,犀角1.5g(水牛角15克代替,先煎),紫雪丹3g(分2次吞),服法同上。 2.外治皮疹红肿如丹涂脂染,选用大黄散、玉露散、柏叶散等,任选一种,用冷开水或糖水调成糊状,外涂,每天3~5次;小儿丹毒选用寒水15g,梅片0.3g,共研细末,米醋调散;若发现象应腿时,可分别选有:①海桐皮、片黄姜、汉防已、苍术、蚕砂各12g。②苏叶、石菖蒲公15g,海桐皮、姜黄、苍术各12g,茵陈、生姜、蚕砂各10g,桂枝、白芷各6g。 上方任用一方,加水适量,小火煎开,乘热先熏患处,待温再浸洗患处,每日2~3次。 3.针灸疗法①主穴:大椎、曲池、陷谷、委中。②配穴:太阳、合谷、足三里。③手法:施泻法,并将委中穴放血,每天1次,留针15~30分钟。 4.其它疗法①砭镰法:患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轻刺皮肤,并轻挤患处以出血为度,取其泄热解毒的作用。此法适用于下肢丹毒,但禁用于颜面丹毒。②耳针疗法: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部。方法:每次选2~3个穴,针刺后留针30~60分钟,有清热止痛的作用。 5.西医疗法丹毒感染现象较重,血象高者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局部可用50%硫酸镁热敷,或用鱼石脂软膏外敷。同时,应注意隔离,用过的敷料应烧掉,以防接触感染。 怎样预防丹毒的发生 丹毒的发生是有较明显原因的,一般治疗及时、得当,约4~5日后,患处皮肤红肿逐渐消退,变为棕*,并有小片皮屑脱落而愈。但是该病容易复发。对此,针对病因应注意防止局部皮肤的损伤及鼻粘膜的损伤,克服挖鼻孔的不良习惯,以防面部丹毒发生。如果发现有足癣,应积极彻底治愈足癣,以防止小腿发生丹毒。总之,该病病因清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积极治疗,一般预后是良好的。追问是怎样可以快速复发,不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