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郑的名人英雄,要 8个以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0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3:54
1、郑吉,会稽(今江苏吴县)人,西汉将领。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将他迎降。
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郑吉因功为安远侯,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
2、郑和,回族,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3、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4、郑少愚(1911—1942),四川达州市渠县人,著名抗日英雄。毕业于杭州笕桥*航校,1935年加入*党。1937年2月申请到空军前线第四大队参加抗战。1942年春,率中国空军飞行员前往印度,接收美国援华飞机时,途经驼峰航线过程中飞机失事殉难。
5、郑当时(生卒年不详),字庄西汉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县人,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历任鲁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内史,后来因在窦婴、田蚡争论中首鼠两端贬官为詹事,后来任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郡太守。
6、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人。东汉经学家、大臣,名儒郑兴之子。后世习称先郑(以区别于汉末经学家郑玄)、郑司农(以区别于宦官郑众)。汉明帝时,郑众被司空征辟,曾任给事中、越骑司马。永平八年(64年),持节出使北匈奴,拒绝向北匈奴单于下拜,保全气节。
回朝后,建议朝廷置大将防止南北匈奴互相联络,促成度辽将军的设置。后因推辞再次出使匈奴而获罪。历官军司马、护西域中郎将、武威太守、左冯翊。建初六年(81年),出任大司农。为官清廉正直,反对重行盐铁专卖。
建初八年(83年),郑众去世。著有《春秋左氏传条例》九卷、《孝经注》二卷。
7、郑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西域都护郑吉从孙。东汉大臣,官至太尉。
初为山阴灵文乡啬夫。乡民有弟欠兄钱无力偿还,其嫂诉之于郑弘。郑弘卖内衣为其还钱。其兄闻之,深感惭愧,自系于狱,遣其妻还钱给郑弘,郑弘却不肯受。太守第五伦下乡劝农,看到他后深以为奇,就命令督邮把他任命为孝廉。
8、郑公智,字叔贞,江浙行省台州路宁海县(今浙江宁波)人,明朝*人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诛十族”。郑公智连坐而被诛杀。生平详解见于《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5:12
郑成功、郑板桥、郑和~ 郑 吉~ 郑 虔~ 郑 燮~ 郑 樵 ~ 郑 信 ~ 郑庄公 郑姓古代历史名人(现代略)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追问条理能清晰点吗,太乱了,看不懂。
追答郑成功、郑板桥、郑和~ 郑 吉~ 郑 虔~ 郑 燮~ 郑 樵 ~ 郑 信 ~ 郑庄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6:47
郑氏名人
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棫林,今凤翔西劝读村南一带),建郑国,史称郑桓公。桓公居棫林,徙拾(今华县陕西省化肥厂)。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432年,共十四世。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为纪念故国以郑名氏,就得郑姓。今天的郑姓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又如南唐李后主之后为避战祸,因李后主曾受封郑王而改姓郑。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BC806年——BC375年:郑国时期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甲申年遥祭郑姓始祖郑桓公文
维公元二○○四年,岁在甲申。郑氏儿女,桓公子孙,遥祭郑姓始祖华山之麓,渭水之滨,华县城内,郑桓公陵,谨以遥祭,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郑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郑国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家康泰,为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姬郑,血脉永承!
世纪更新,姬郑振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锦绣家园,再振雄风。发展经济,再造秀美,焕发生机,民安家宁。煌煌姬郑,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烛之武: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率军回国。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传子郑仁(),926年服金丹暴卒。子郑隆亶继位,公元928年,被剑川节度使贞所杀,国亡。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现了坚强不屈的傲骨。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1624一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他督师十万“气吞吴”的豪迈气概,苦撑大厦之将倾的执著,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无不凝结为一种伟大的精神。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699年迁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源焘: 清乾隆皇帝重臣.二品衔.总办苗疆军务.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1886年毕业后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与孙中山同学,二人深相结纳,共图反清大业。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孙中山委托他负责结纳会党,联络防营。1895年初参与筹建兴中会总部的工作,分担组织武装力量的重任。不久,随孙中山等人回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协调各方力量。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1901年8月27日,在赴友人宴时被清吏毒死。
郑坤(1885年-1914年)广东梅县人,早年奔走于南洋各地,宣传*受到*党人的好评。1910年10月,乃随黄兴等人回国。参加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担任“先锋”(即敢死队员),随队进攻督署,勇敢顽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同志救护脱险。后闻武昌起义胜利,南京光复,当即赶赴南京组织*队,自任队长,准备北伐。不久,南北议和,他不愿参与*,遂解甲归粤。
郑振铎:当代学者。
郑作民(1902-1940)抗日战争阵亡将领。新田高山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淞沪抗战后,以战功晋升为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1939年底率师镇守广西昆仑关,与日寇多次进行惨烈的血战。次年初遭日寇飞机空袭,不幸以身殉国。*、朱德在延安主持召开了追悼会,并电唁死者家属。葬于南岳。
郑桂林:(1889年-1933年11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二道湾子。1919年考入北平私立朝阳大学。1921年回乡。不久参加东北军第七旅,被抽调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十三旅六三七团作战参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抗日救国会请战,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四十八路军司令(后为第五路抗日义勇军司令)接受委任后,在辽西组织了万人抗日队伍,转战于热辽一带,先后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部队进关后,于1933年参加了全国闻名的长城保卫战,为保卫长城作出贡献。蒋介石、何应钦之流为了消灭郑桂林抗日武装,于1933年4月16日,命令郑部把防地交给正规军,面临重压和困境,郑桂林表示:“对外决不畏死,对内捍卫祖国,尽我天职。抗日夙志始终不渝……”蒋介石害怕郑桂林再回师抗日,又于1933年6月11日,将其部队调天津马厂训练。同年7月23日,郑桂林巧旋妙计,组织全军起义。起义后投奔冯玉祥抗日同盟军不成。同年9月10日,参加吉鸿昌率领的抗日同盟军,暂编为第一师。同年10月,吉鸿昌、方振武、汤玉麟、郑桂林四部联合,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棘军。兵分方、吉和汤、郑两路,到长城外抗击日寇。在日蒋围剿下,吉鸿昌失败。郑桂林仍坚持斗争。为商讨扭转战局之策,1933年11月,郑桂林去天津法租界找吉鸿昌,不幸被秘密逮捕。同年11月20日,在北平被秘密杀害。
郑廷珍:(1893年-1937年)1917年,入冯玉样部,“七七”事变后,多次请缨杀敌,旋奉命率部开赴晋北前线,于1937年9月1日进驻忻县,10月,日军开展向忻口发起猛攻,忻口主阵地之一南怀化落入敌手,形势危急。奉命驰援,攻击南怀化东端之敌,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在战斗最激烈时刻,率先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战,连续攻下几个山头。在激战中,不幸中弹阵亡。殉国后,国民*追授其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表彰其爱国献身精神,于1983年追认其为*烈士。
郑克己:抗日战争时期,第九战区第一四一师七二五团上校团长。1938年9月27日,奉命率部协助赣北麒麟峰友军同日军作战。指挥全团,英勇冲杀,猛击敌侧,在风雨亭附近,发生激战,阵地失而复得者数次,演成拉锯战。他下令发起总攻,激战3小时,身先士卒,顽强拼杀,终于击退了敌人,不幸竟在胜利途中,中弹牺牲。
郑少愚:(1911年-1942年)1934年毕业于杭州览桥航校,以总分名列第三。飞行技术第一而留校任教练。1939年升任大队长,在他任大队长两年中,共击落敌机40余架。打出世界空战水平,是以少胜多的典范。1942年初他毕业后任飞行总队参谋长,不久又升任“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美方任指挥),3月去印度接领美国新飞机,起飞后爆炸牺牲。他牺牲后,家乡立少愚乡,树少愚碑,并年年纪念不息。1981年11月27日渠县*追认为*烈士。
郑翠兰:(1926年——1946年05月)出生于防城县。1945年6月14日,防城县党组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钦防华侨抗日游击队”,她随部队进入越南海宁省打击日寇。曾两次遭敌逮捕,坚贞不屈。1946年她为营部政工队负责人之一,随后又改任妇女队长。同年5月在六平不幸牺牲。追问麻烦给个目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8:38
郑氏名人
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棫林,今凤翔西劝读村南一带),建郑国,史称郑桓公。桓公居棫林,徙拾(今华县陕西省化肥厂)。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432年,共十四世。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为纪念故国以郑名氏,就得郑姓。今天的郑姓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又如南唐李后主之后为避战祸,因李后主曾受封郑王而改姓郑。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BC806年——BC375年:郑国时期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甲申年遥祭郑姓始祖郑桓公文
维公元二○○四年,岁在甲申。郑氏儿女,桓公子孙,遥祭郑姓始祖华山之麓,渭水之滨,华县城内,郑桓公陵,谨以遥祭,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郑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郑国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家康泰,为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姬郑,血脉永承!
世纪更新,姬郑振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锦绣家园,再振雄风。发展经济,再造秀美,焕发生机,民安家宁。煌煌姬郑,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烛之武: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率军回国。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传子郑仁(),926年服金丹暴卒。子郑隆亶继位,公元928年,被剑川节度使贞所杀,国亡。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现了坚强不屈的傲骨。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1624一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他督师十万“气吞吴”的豪迈气概,苦撑大厦之将倾的执著,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无不凝结为一种伟大的精神。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699年迁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源焘: 清乾隆皇帝重臣.二品衔.总办苗疆军务.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1886年毕业后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与孙中山同学,二人深相结纳,共图反清大业。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孙中山委托他负责结纳会党,联络防营。1895年初参与筹建兴中会总部的工作,分担组织武装力量的重任。不久,随孙中山等人回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协调各方力量。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1901年8月27日,在赴友人宴时被清吏毒死。
郑坤(1885年-1914年)广东梅县人,早年奔走于南洋各地,宣传*受到*党人的好评。1910年10月,乃随黄兴等人回国。参加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担任“先锋”(即敢死队员),随队进攻督署,勇敢顽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同志救护脱险。后闻武昌起义胜利,南京光复,当即赶赴南京组织*队,自任队长,准备北伐。不久,南北议和,他不愿参与*,遂解甲归粤。
郑振铎:当代学者。
郑作民(1902-1940)抗日战争阵亡将领。新田高山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淞沪抗战后,以战功晋升为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1939年底率师镇守广西昆仑关,与日寇多次进行惨烈的血战。次年初遭日寇飞机空袭,不幸以身殉国。*、朱德在延安主持召开了追悼会,并电唁死者家属。葬于南岳。
郑桂林:(1889年-1933年11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二道湾子。1919年考入北平私立朝阳大学。1921年回乡。不久参加东北军第七旅,被抽调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十三旅六三七团作战参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抗日救国会请战,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四十八路军司令(后为第五路抗日义勇军司令)接受委任后,在辽西组织了万人抗日队伍,转战于热辽一带,先后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部队进关后,于1933年参加了全国闻名的长城保卫战,为保卫长城作出贡献。蒋介石、何应钦之流为了消灭郑桂林抗日武装,于1933年4月16日,命令郑部把防地交给正规军,面临重压和困境,郑桂林表示:“对外决不畏死,对内捍卫祖国,尽我天职。抗日夙志始终不渝……”蒋介石害怕郑桂林再回师抗日,又于1933年6月11日,将其部队调天津马厂训练。同年7月23日,郑桂林巧旋妙计,组织全军起义。起义后投奔冯玉祥抗日同盟军不成。同年9月10日,参加吉鸿昌率领的抗日同盟军,暂编为第一师。同年10月,吉鸿昌、方振武、汤玉麟、郑桂林四部联合,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棘军。兵分方、吉和汤、郑两路,到长城外抗击日寇。在日蒋围剿下,吉鸿昌失败。郑桂林仍坚持斗争。为商讨扭转战局之策,1933年11月,郑桂林去天津法租界找吉鸿昌,不幸被秘密逮捕。同年11月20日,在北平被秘密杀害。
郑廷珍:(1893年-1937年)1917年,入冯玉样部,“七七”事变后,多次请缨杀敌,旋奉命率部开赴晋北前线,于1937年9月1日进驻忻县,10月,日军开展向忻口发起猛攻,忻口主阵地之一南怀化落入敌手,形势危急。奉命驰援,攻击南怀化东端之敌,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在战斗最激烈时刻,率先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战,连续攻下几个山头。在激战中,不幸中弹阵亡。殉国后,国民*追授其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表彰其爱国献身精神,于1983年追认其为*烈士。
郑克己:抗日战争时期,第九战区第一四一师七二五团上校团长。1938年9月27日,奉命率部协助赣北麒麟峰友军同日军作战。指挥全团,英勇冲杀,猛击敌侧,在风雨亭附近,发生激战,阵地失而复得者数次,演成拉锯战。他下令发起总攻,激战3小时,身先士卒,顽强拼杀,终于击退了敌人,不幸竟在胜利途中,中弹牺牲。
郑少愚:(1911年-1942年)1934年毕业于杭州览桥航校,以总分名列第三。飞行技术第一而留校任教练。1939年升任大队长,在他任大队长两年中,共击落敌机40余架。打出世界空战水平,是以少胜多的典范。1942年初他毕业后任飞行总队参谋长,不久又升任“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美方任指挥),3月去印度接领美国新飞机,起飞后爆炸牺牲。他牺牲后,家乡立少愚乡,树少愚碑,并年年纪念不息。1981年11月27日渠县*追认为*烈士。
郑翠兰:(1926年——1946年05月)出生于防城县。1945年6月14日,防城县党组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钦防华侨抗日游击队”,她随部队进入越南海宁省打击日寇。曾两次遭敌逮捕,坚贞不屈。1946年她为营部政工队负责人之一,随后又改任妇女队长。同年5月在六平不幸牺牲。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6585149.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0:46
郑,yurt i
邯郸2012/06/01 18:40, 今天,阴,19,东北风;周六,多云,28~20,南风;周日,多云,29~20,南风;
来自@墨迹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