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3 11: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2:24
一、指代不同
1、水蒸气:简称水汽或蒸汽,是水(H₂O)的气体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99.974°C或212°F或373.15K。
2、水蒸汽::指特定空间的水存在形态是气-液二相,其中液相可以是“雾”状分散形式存在(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也可以是大量液滴聚集形式存在
二、特性不同
1、水蒸气: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非常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
2、水蒸汽:水置于抽尽空气的密封容器中,就会有分子从水面逸出,同时又有分子从蒸汽空间返回水中。在同一时间内,如逸出与返回水中的分子数量相同,达到动平衡,水和水蒸汽便处于饱和状态,并分别称为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汽。
扩展资料:
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非常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
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气。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液态水。
从热物理学上讲:水蒸气:指特定空间的水全部以气的形式存在,当然这必须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水蒸汽:指特定空间的水存在形态是气或液二相,其中液相可以是“雾”状分散形式存在,也可以是大量液滴聚集形式存在,当然这也必须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在实际应用中,接触到的大多数指的是“水蒸汽”。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指水在常温下接触空气,变为水蒸气。而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则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土壤蒸发量和和水面蒸发量的测定,在农业生产和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径流水量不多的地区,如蒸发量很大,极易发生干旱。而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蒸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