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3 07:5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6:06
最初级的主动刹车技术,是在AB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动辅助系统(BAS),它通过监测驾驶员踩下刹车的速度和力度来判断驾驶员是否进入一种需要紧急刹车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如果BAS判定进入了紧急刹车的情况,BAS就会增加额外的制动力(BRAKE FORCE),减少刹车距离。
这个阶段主要依靠驾驶员自己发现了情况,踩下了制动之后才会进行紧急制动辅助。可以看到这样初级的主动刹车技术,如果驾驶员没有发觉紧急情况而踩下刹车的话,是没有作用的。
后来出现plus版的BAS。工程师们在加入了雷达或摄像头系统,通过扫描前方车辆或者可能存在障碍物,当判断可能发生潜在的碰撞时,主动刹车系统就会发出声音警示驾驶员,并且提前准备足够的制动力,只要驾驶员踩下刹车,就会立刻发挥最大的制动效能。这种系统的代表是Volvo的 Collision Warning with Brake Support 和 Mercedes的 Brake Assist System Plus,这他们的大卡车上很多都装有这样的系统。
这时的BAS系统,还是得需要驾驶员干预,踩下刹车之后才会进行制动。
在前面的技术基础上发展到目前最新的自动刹车系统技术,代表有沃尔沃的City Safety,斯巴鲁的 Eyesight,奔驰的Pre-safe等。
在两车有一定距离(下图d3)时就开始发出警报,并且在d2距离时,制动辅助系统储备足够的制动力,并进行部分预制动,当距离进一步缩小到d1时,如果驾驶员依然不干预,则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开始发挥作用,进行主动刹车。当然,这个功能是在大于特定车速时才会起作用。我不知道具体多大距离或多大车速开始起作用,但我猜测这个d1,d2, d3应该是一个跟随车速变化的数。如果有了解情况的知友,欢迎进行补充。
当然要记得一点,这项主动刹车技术是不到最后一刻不起作用。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干扰正常驾驶,自动刹车的功能激活的距离d1通常要比正常驾驶员在此情况下踩下刹车的距离要小,因此,驾驶员并不能寄希望于利用它来进行实现完全自动刹车,请记住它只是一项主动刹车技术,是一项刹车辅助功能。仅仅只是辅助,并不是取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6:06
现在很多汽车都有前车雷达,拥有前车雷达的车主都会发现,经常在停车的时候,身边走过一条狗,传感器都会哔哔的报警。烦扰不堪。自动刹车传感器也存在这个问题,灵敏度到底怎么调节呢?调的灵敏度高了,也许北京的雾霾天就会让你的车不断的自动刹车,灵敏度低了,也许真有个障碍物被他忽略,你敢相信他吗?
当我们踩急刹车的时候,最倒霉的是谁,当然是乘客,无论是副驾驶还是后排乘客,只要急刹车,即使系着安全带,也会被惯性甩一下。因为他们是被动的,而司机踩刹车是主动的,身体器官的传感器能够跟车的动作连为一体,但乘客身体的传感器是被动感知的。一旦拥有了自动刹车,驾驶员都成了被动感知者。如果再加上传感器过于灵敏的情况,你眼睛并没有看到任何危险,车子突然急停了,当时的惯性可以把你的脖子甩折。
现在的自动刹车系统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低速跟车,也就是说时速在30公里以下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刹车急停,减少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另一种是在高速跟车,也就是说在高速路上,跟前车保持距离,前车减速,自己也自动减速,但不会在高速情况下自动急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6:07
汽车的安全系统分为两类, 一类是被动安全系统,比如汽车的安全气囊, 这一类安全系统是在汽车发生事故时发挥作用,将伤害减至最低。
另一类安全系统是主动安全系统, 题主所问的自动刹车系统属于这一类。这类安全系统里面一个方向偏向于对车本身的控制, 比如有人提到的ABS, 还有ESP等等。另外一个方向注重于对环境的感知,答主所说的快撞车时候的自动刹车,要实现这个功能,汽车必须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快撞车了, 这个就是对环境的感知。 这一方向的研究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开始的,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起步了;比如我在的这个村八十年代奔驰就跟莱卡在这里合资建了现在这个公司,做基于雷达的车距保持系统, 就是车跟前面的车靠得太近了快撞上了就会自动保持一定车距。随着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的迅速发展,摄像头也成了这一块安全系统重要的传感器; 其他传感器还有激光,红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