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吼,然后又后悔自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20:5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2:06
1有的人吼完对方后会自责,被自己的失控吓着了。
然后暗搓搓决定下次努力控制自己,但情绪上来的时候,真的控制不住。然后又自责,又决心,进入恶性循环。
其实你应该谢谢还会吼的自己。
2讲讲我的故事吧。
我嗓子不是很好,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容扁桃体发炎,讲话一多容易累。我曾经悲叹于命运为何给我一个脆弱的嗓子。
后来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串起来了。我记得在我刚读高中的时候,我舍友说:你好好说话,别吼,我们能听到。我那时候第一次意识到,我是要用吼的方式表达出我自己的。
别人要正常说话就可以,但是我潜意识里认为,只有用吼的方式别人才能听到。这是非常不科学的用嗓。
但其实在我的出生环境中,我只有这样才能被听见。我只有大声嚷嚷,我才能被听见,才能被看见。如果我正常地说话,80%的概率是被忽略掉的。所以我用费嗓子的方式来自救,来获得被关注。
那时候我的情绪不是愤怒,而是着急。我很想让别人听到。
3你可能会用不满、抨击、吼叫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你在说:
看我、
看我、
看我。
你不相信你正常说话,别人能听到。实际上也的确如此,你正常说了别人的确是没听到。
你表面上可能是愤怒,但其实你内在是着急。
不被听见和看见,无异于被这个世界遗忘,这是非常大的恐惧。
大声,只是你自救的方式。你可以心疼下这样的自己。
4.遗憾的是,当你开始大声,激动,别人又会被你的情绪淹没掉,没有空间再去听你说话的内容,然后……你又一次被忽视掉了。
就像当初一样。加大了你的绝望。
这个过程就是强迫性重复:人们总是会无意识地采用错误的自救方式,让自己再次陷入熟悉的绝境。
5那怎么办?
去看看小时候的你,是怎么被忽视掉的。你的需要、你的声音,是怎么不被看见的。曾经的你,是怎么学会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自救的。这种方式长大后又是怎么没用的。
与小时候的自己和解,放下小时候习得的用吼的方式获得被看见。然后,重新学习新的被看见的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2:06
一、后悔 二、自责 三、情绪管理 四、发脾气
一、后悔
分析:
后悔恰恰证明了我们是一个积极向上、心思细腻的人。
后悔是不接受已经发生的。可以有后悔的状态和情绪。
每个人都有后悔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后悔的时候。
1.后悔并没有办法帮助我们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把后悔变成改变事情的动力。
2.与其后悔失去,不如接受不完美的现实,想想下次怎么避免。
3.有时候,自责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错误和改正错误。
4.基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来思考和行动,才能越走越顺。比起后悔来说是更好的答案。
5.理解自己当时行为背后的处境和原因,学会自我原谅。
你已经做出了(你当时认为的)最好的选择,那时候的选择就是最适合那时候的你的选择。
6.我们当时并不能预料到后来的情况,我们并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
7.谁也不想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是那时候做选择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选择是不是错误的。
重来一次,我们可能还是做出同样的选择。
8.可以后悔但不用自责。后悔知道错了、吸取教训就可以了,为今后做能力储备就是最好的挽回和惩罚。
9.不要追求完美,放弃对于完美和理想化的渴望,就不会后悔和自责了。
10.义无反顾的往前走,就是对待后悔最好的处理方式,没有更好的方式。事实已然如此,现实本来就是不完美的。
11.收拾残局当然比懊悔来得更加重要,是现实主义的做法。与其懊恼和后悔,不如想想实际行动中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二、自责
分析:
容易自责,说明期待自己和事情变得更好,也是好事;自责说明我们对自己有要求。但是过度自责是不可取的,适当的自责,即自我反省,可以提升自己。
自责的目的是让我们变得更好,避免犯同一个错误。自责不是为了自我伤害。
自责可以作为前进的动力,但是不要过度陷入无意义的自责当中。一味地自责而不行动(活在当下、弥补过失),肯定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像这样消极的自责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能拥有的是现在不是过去,而消极的、过度的自责是活在过去、浪费现在的行为,是错上加错的行为。
其实问题本身除了我们自己的原因,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在影响着最后的结果。
把自责变成自省,自责有时候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自责的自我调整:
1.允许自己犯错,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2.找到犯错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提升自己,以确保同样的错误不会第二次发生,而非一味的归咎于自己。
3.把事情和自己的价值感分开,不要因为做的不好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4.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多同情和体谅自己的普通和难处。既要自我反省,又要自我原谅。把自己当成好朋友一样对待。
5.放下对于完美不切实际的追求和需要。不要用完美主义心态去评判自己和任何人。直面现实,活在当下。
6.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
7.面对自责的时候。我们需要回溯到自己自责的那件事情的情境当中去。分清楚自己现在的理解和当时的理解。不要用现在去要求过去。
另一方面可以尝试探讨,后悔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例如帮助我们反思和自我完善)。
自责和孩子:
1.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努力的过程比努力的结果更重要。
因为结果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只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就必然能达到满意的结果。但是努力的过程可以充分反映孩子的意志和品质,学会肯定孩子在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2.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家庭成员的一些小过失应该予以宽恕。
如果任何微小的错误都不能被允许,孩子就会对犯错过于敏感造成心理压力。
家长还应该注意意见统一,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在安定和谐的氛围中,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3.关于孩子的自责,与其避免它的出现,不如教孩子如何正确的去面对(详见上文)。自责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况。
4.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不切实际的期待。
5.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很多事情做不到十全十美,有时候也没有什么鱼与熊掌兼得。有选择就有放弃,有得到就有失去。
6.教会孩子行动前考虑后果,养成谨慎的性格,避免犯错造成自责的心理。
7.告诉他错过的已经错过、失去的已经失去,学会告别过去,乐观的面对生活。
注:对于容易自责的孩子,要给予他足够的同情和原谅。帮助他吸取教训,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和以后的生活。
三、情绪管理
分析: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提醒。
恐惧、愤怒、悲伤都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情绪最大的特点是你越关注它的时候,它对你的影响越大。
当我们真正接受悲伤与不幸不可避免时,我们的苦难反而减少了。
在情绪低落时说:我很伤心,比说:我很坚强,要有效得多。
对情绪的态度:
先处理情绪,后解决问题。
了解到自己的情绪所会引发的后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自责。
不要传递坏情绪,而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及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
对待情绪的方法:
1.自我合理宣泄,跑步、找人倾诉、痛哭和写日记。
2.情志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感兴趣和喜欢的事上。
3.当你烦躁不安时,听舒缓、平静的音乐。
4.暂时离开让自己有情绪的场合,给自己独处的空间。
5.心理暗示、自我安慰。
6.化悲愤为力量。
练习瑜伽和冥想。
接受对方的情绪就是 你这个样子我是接受的 我愿意与你沟通。
补充:
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应该被认同。
负面情绪没有什么不对的、没有什么可耻的。是很自然的事情。
亲子教育:
帮孩子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宣泄情绪(可借用上文)。
尽量满足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避免孩子的不良情绪。
培养孩子遇到挫折时的积极情感。
鼓励孩子谈论感受、分享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
孩子成功控制住情绪时要及时肯定。
四、发脾气
分析:
愤怒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如果一个人能发出脾气,这是好事,他不会抑郁。如果愤怒不能够表达出来,转而向内,就变成了向内攻击。但是不提倡主动发脾气。
发脾气或者愤怒也并非都是坏的事情,有的时候可能会遭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是被诬陷等等,这种时候发脾气和愤怒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和争取权益的方式。
即使对方是错的,发脾气也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不要因为发怒而过分自责。大家都是凡人,发点脾气难免。谁都有性子。
有些人很容易生气 可能是他自己需要做好情绪管理 而不是你做得不对。
方法:
对于爱发脾气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爱发脾气,以求得他人帮助。让周围人经常提醒、监督你。
1.深呼吸,从1数到20。
2.迅速离开使你发怒的场合,听听音乐、散散步,你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3.当你在动怒时,最好让理智先行一步,你可以自我暗示,口中默念:“别生气,这不值得发火”“发火是愚蠢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4.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另外,当你的心情变得极度愤怒且又冷静不下来的时候,多看看蓝色和绿色就会让你平静下来。
5.坐下来降低愤怒情绪。
6.可以找到沙包和运动发泄,或者打坐调息。
7.表达你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
8.换位思考是一种心理平衡和调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愤怒就会渐渐平息或消失。
(中医上:点按太冲穴)
处理:
1.一旦发了脾气,要学会反思。我出现不良情绪,是否自身也存在问题?
2.及时道歉,并且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和类似的错误。
亲子教育:
1.对待孩子,不要过于骄纵,不要养成孩子任性的个性。有些状况下可以不满足他。
2.培养孩子对于他人的尊重和适度谦让的品质。
3.培养孩子学习瑜伽和冥想修身养性。
4.小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避免打骂。冷处理,不理睬,但是偷偷观察他的反应,适时干预。
5.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协助他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6.多鼓励、少指责,接纳孩子。
7.告诉孩子,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