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怀念韩素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16: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4:40
一
群树绿叶尚未变色,突然雪花飘飞,树冠草地披了一片白。雪水从树枝树叶滴洒下来,路面出现冰冻,寒气袭来,顿觉清冷。这时传来韩素音辞世的消息,心中怅然,仿佛身在梦中。
那样一位精力充沛,热情饱满的女作家,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
曾记得:创办冰心奖时,我们必须先申请注册,然后才能办理银行账号,刻公章等一系列的繁杂手续。这一切必须先有房子作为登记地址。当时商品房还没有流行,困境可以想象。韩素音决定把她的私人房产,隔断一间出来作为冰心奖办公用房,令我十分感动。韩素音在北京原有过一份房产,是独院平房,“*”中被侵占,“*”后*落实*,补给她几间平房。这房产坐落在西四一个胡同里,是一进三层的大院,中间的单独小院给了韩素音,几间平房相互通着。临院门的一间隔断开来给冰心奖使用,虽是平房,却有卫生设备,还分成里外间,这在当时确实难得。韩素音真诚地为我办了亲笔签字的手续。这件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帮冰心奖解决了一项实际困难。
后来,我考虑韩素音本人并不在中国居住,将来处理这私人房产时,切割出来的这一间会对她造成不便。我就把这间房子退还了她。
她惊奇地说:“你知道,多少人想着这房子?你已用着这房,怎么还退回来?”
我说:“房子的事,早晚你要处理,不想给你留下麻烦。”
韩素音是个慷慨热情的人。
冰心奖成立初期,吴作人美术奖国际基金会成立,首届颁奖会在北京饭店举行,会场摆成圆桌。韩素音到场时活动已经开始,她就坐在后面门旁我们这一桌,我忙让工作人员传话给吴作人老师的夫人肖淑芳老师,一会儿,有人来请韩素音上*台就坐。她推辞,我说:“你去坐*台吧,否则肖老师还要亲自来请你。”她匆忙嘱咐我:“冰心奖颁奖会一定要摆一排排座位,千万不要摆单桌,大家精神不集中,会场难控制。”我回答,知道了。所以冰心奖颁奖会会场从未摆过分桌座位,会议时间也不超过两小时。开始几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颁奖会,后来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韩素音都亲自参加会,而且每次都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初几届评出的获奖作品,她都看过,还问过获奖作者的情况。她为冰心奖的诸多题词,我在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序言里大部分写过了,这里不再重述。
韩素音最后一次来北京,我们去医院看冰心。回来她对我说:“冰心是令人羡慕的。近百岁的人,心情平静地躺在医院里安度晚年。有事作家协会派人来解决,家属来看望,作协会派车。 外国的作家进入老年,哪有什么机构管你? ”
我说:“你可以久住中国呀。”
她说:“ 我的故乡是中国 。但我要永久居住在中国,还是需要许多手续的。”
因为这不是我能发表意见的事,便闭口不再谈论。
二
曾记得:在北大举办韩素音青年翻译奖颁奖会,季羡林老师主持会议,并领导此项工作,所以用车,会议室,餐厅诸项都顺利。
颁奖会人数不多,却庄重热烈、轻松愉快,会后在餐厅推出茶几高的大蛋糕,气氛推向*,韩素音说:“他们的做法你可以参考。”
我注意到此项活动中获奖证书是盖方形人名章,这对获奖者或许更具纪念意义。于是会后我请韩素音、冰心二人为冰心奖专门写了亲笔签名,并刻印制成了签名章,以供冰心奖备用。韩素音认真地写下了英文和中文名字。如今这两份签名章,竟成了二位老人为冰心奖留在世上的手迹了。
曾记得,1982年,我去瑞士参加儿童书籍国际奖评委会会议,先是住在旅馆里,韩素音去看我,说:“这里的人多是*文,评委会的说明资料也大多是法文,你莫如先住我家中,我可以翻译法文给你听,你也帮我处理一批中国的来信。”我的英文水平还是解放前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的基础,法文没学过,韩素音对我帮助很多。
她的家只是一套普通的二居室楼房,一间卧室,一间书房,一间客厅兼餐厅,二卫一厨。书柜都摆放在长长的楼道里。
客厅里有一套沙发,一张餐桌,一个小打字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任何房间都没有电视机。我住在她家的书房中,她就在客厅里写“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一书。堆摞一尺多高的中文来信,她没有秘书,真难为她了。我读给她听,并帮她写了回信。其中有中国欧美同学会的信,通知她交会费。我说回京后替她回个电话就行了。她说那样不礼貌。还是回封短信,再带一张支票好。我照办了。
韩素音笑说:“人们传说我家像王宫,有厨师、有司机,你看,哪里有?只有小时工每周来打扫卫生。”
儿童书籍国际奖的*希望获奖儿童书的奖金由一位伯爵夫人捐赠,这事特请韩素音协助完成, 韩素音热心公益事业 ,就答应下来。韩素音和我去参加伯爵夫人的午宴,我们是乘火车去的,到了伯爵夫人的庄园外,是似曾在欧洲电影中看过的贵族庄园茂密树林,有位女记者开车来赴宴,见到韩素音就请我们上车,小汽车在林中路上开了不短的时间,才到宫府门口,早有侍者在门外等候。伯爵夫人家中很富有,有私人飞机,私人银行……本人服饰却很简朴。午宴也只有几样菜,由侍者送到宾客面前,盘中备有叉勺,客人根据需要自取菜量放入自己盘中,最后每人一杯饮料。就在这交际餐叙的活动中,韩素音取得伯爵夫人的同意,捐赠给儿童书籍国际奖一笔钱。回程中快到家的时候,韩素音带我到意大利餐馆吃些面食,因我猪牛羊肉都不吃,午宴只取些蔬菜沙拉,她怕我没吃饱。说明她是位很细心周到的人。我们一路交谈,她向我详细介绍了这次活动的构想,并感慨地说:“人们都赞赏北京燕园的价值,当初司徒雷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国外寻求赞助,建成燕园的。如今还有谁记得他?但燕园留下来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从那里走出来……”
后来,冰心奖的许多做法,都借鉴了瑞士儿童书籍国际奖评奖的规则。
瑞士儿童书籍评奖工作结束,我去巴黎访问,韩素音给我一笔法郎。我说:“用不着。”她说:“你一个人出国,不像随代表团出访,事事都有人安排好,跟着走就行了。可那样你永远锻炼不出来。你要自己跑,自己处理各样问题。”她还给了我一沓公交车票,乘一次车,使用一张。
在巴黎食宿交通等项接待单位都为我安排了,所以韩素音给我的法郎一分没用,回到瑞士我又全部退还给她了。她说:“别人出国都买许多东西带回去,你不买些什么?”我说:“我什么也不需要。谢谢你。”她笑说:“接待你太简单了,几口蔬菜就够。”
将要回国的时候,韩素音让我陪她去商场买东西,我问她要买什么?她说:“你帮我看看。”逛了半天,她问:“你看什么东西好?”
我说:“你需要什么,买什么。如果不需要,东西再好买了也没用。”最后,她选了一个红色小皮包,问我:“你看怎么样?”
我说:“很轻巧,挺实用的。”她说:“就买它吧!”即刻付了款。
我回国向她告别时,她拿出了那红色小皮包,说:“这是给你买的。”
我不肯收,说“留你自己用吧。”
她坚持送给我,说:“带回去留个纪念吧!”
这小小的皮包,在我身边30年,皮包虽小,却盛满了真挚的友谊。
三
韩素音在中国熟识不熟识的朋友有多少?谁说得清呢?但韩素音在心中都是真诚面对的。
她曾出钱选送多人去英国留学,王炳南同志的夫人姚淑贤大姐就曾多年帮她管理这笔基金,辛苦地义务劳动着。
曾记得,冰心奖创办初期,为了答谢燕山石化企业给予的捐赠资金,雷洁琼老师和韩素音亲自出面去远郊厂区访问,并参观厂办小学和幼儿园,慰问教师和孩子们,石化企业的领导海燕同志全程陪伴我们,我准备了玩具、图书,还有一把二尺多长的素面巨扇,代替签名簿。韩素音兴致勃勃地和海燕同志交谈。海燕同志的父亲也是燕京大学的校友,这使两位老人倍感亲切,欢声笑语不断。韩素音和雷老师从一大清早出发直到傍晚才回,我几乎是精疲力尽地勉强支撑下来,真难为二位高龄老人了。
韩素音为中国的公益事业东奔西跑,花费了多少心血?“中外科学基金奖”、“彩虹奖”、“中印友谊文学奖”……凝聚了她 对中国的一片真情 ,怎不令人敬佩。
韩素音的晚年是寂寞的,独自寡居在瑞士,年节的日子里甚是凄凉。通电话时她反复问:“记得我的地址吗?没有改变。这里和北京时差7小时,打电话不方便,你就写信来!”
可我写了中文信,又有谁读给她听呢……
朗朗笑声犹在记忆中回荡,如今她已是隔世的人了。但愿在另一个世界里,她能和冰心、雷洁琼诸多老朋友快乐的相会。
瑞士·洛桑0041-21-616-4980这个电话号码,不再传送韩素音的声音,只留在电话簿里,记录着她曾经的岁月。
37.MontoieLausanne100>SwitzerLand这个地址,不会再接收她的信函,但会留在历史里,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曾在这里度过她的后半生,她的许多作品,从这里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