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功效,用法用量有哪些?食用,泡酒?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6:40
我来回答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9:43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是十分名贵的中药材。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
因此,许多人会利用鹿茸的药性来滋补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但是,鹿茸虽好,在使用过程中却十分讲究。很多人不知道鹿茸如何服用,错误使用后导致其药性大打折扣,起不到滋补身体的效果。那么,鹿茸应该怎么吃比较好?
鹿茸应该怎么吃?
1、鹿茸炖汤
鹿茸适合用来炖汤使用,用适量的猪肉、鹿茸一同下炖锅炖煮两个小时,可以保证鹿茸中的营养物质完全溶解在汤水中。吃肉喝汤后可以摄入其营养物质,起到滋补身体,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免疫能力的作用。
2、鹿茸泡酒
鹿茸作为名贵的一种中药材,适合用来做成药酒饮用,同样具有一定的滋补效果。将鹿茸切片之后放入白酒中,加入其它适宜的中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后,鹿茸中的有效成分会慢慢溶解在酒精中。饮用鹿茸酒之后能够滋补身体,起到行气活血的功效。但是药酒也是酒,可不要贪杯哦~
鹿茸的功效有哪些?
1、促进心血管健康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而鹿茸恰好对人体心血管健康有利。适量服用鹿茸,血压会慢慢降低,而且心率也会减慢,可以使外周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对于身体虚弱,经常患病的人来说,适合用鹿茸炖汤进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食用鹿茸还可以改善睡眠,提高食欲,有效增强肌肉的活力,降低肌肉的疲劳感。
3、改善肾虚
生活中有部分男性存在肾虚症状,经常会感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出现这些症状后,可以服用鹿茸来调理,以起到滋补身体,增强肾脏功能的作用,从而改善肾虚症状。鹿茸的保健作用较好,但是,伤阴动血以及阴虚阳盛者应该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鹿茸是不错的保健食材,除了可以用来泡酒,还可以炖汤进食。想要改善体质,抵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人,不妨适量进食一些鹿茸。值得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肾炎、肝炎以及中医所说的阴虚火旺、肝阳上亢之病人,不宜服用鹿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1:01
鹿茸主要功效: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鹿茸一般使用鹿茸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可生产鹿茸片、鹿茸粉、乳制鹿茸、酒鹿茸等中药饮片。不同炮制方式作用功效有差异,用药方式也有所差别,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鹿茸炮制方法包括鹿茸片、鹿茸粉、乳制鹿茸、酒鹿茸。具体如下:
鹿茸片
取鹿茸,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灌入热白酒,并不断添酒,至润透或灌酒稍蒸,横切薄片,压平,干燥。
鹿茸粉
取鹿茸,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
乳制鹿茸
取净鹿茸,置蒸笼内蒸透切片,再用钳子夹着茸片蘸乳汁,在无烟炉火上烤炙至汁尽呈*,晒干。每鹿茸片1 kg,用牛乳0.5kg。
酒鹿茸
取鹿茸片置文火上烘热,投入白酒中淬,淬后再烘,如此反复3-4次,至白酒被吸尽显灰*,周边起小泡并有酥香味,酥脆,研细。每鹿茸片1kg,用白酒1kg。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35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氧化、抗溃疡和抗辐射等作用。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中医学认为,鹿茸甘、咸,温;归肾、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酸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鹿茸的主要成分是多肽、甾体、多糖、微量元素等,多肽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鹿茸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促进子宫发育、提高性功能、增强免疫、增强记忆、延缓衰老、抗应激、抗氧化、促进红细胞和血色素新生、促进体内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抗溃疡、抗辐射及化学药物损伤等作用。
鹿茸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类补益的中药,鹿茸有很多的功效。具体的功效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鹿茸能够补肾壮阳。对于肾阳虚引起的性功能减退或者是阳痿、早泄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鹿茸能够补益精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对于虚弱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第三、鹿茸能够调理冲任。对于女性月经不调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鹿茸还能够强身健骨,对于老年骨质疏松以及其他一些骨代谢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鹿茸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抗衰老的作用。
所以在临床上鹿茸的治疗方向非常的广泛,有很多人群都适用于鹿茸来进行治疗,根据症状可以选择鹿茸来调理人体的正气,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4:27
准确来讲,鹿茸是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而鹿角是指雄鹿已骨化的角。二者均能补肾壮阳、强筋骨,但鹿角相对力量较弱,临床应用也不及鹿茸广泛。
在中医看来,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是一味很好的补药,《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味甘温。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草纲目》总结其功效:“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鹿茸为鹿之幼角,含生发之气,禀纯阳之质,既善补肾阳而温养督脉,又善益精血而强筋健骨,为治元阳不足、精血亏虚之要药,在男科治疗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症中疗效非常显著。另外,鹿茸还具有调冲任、托疮毒之功,常用于治疗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及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鹿茸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葡萄糖、半乳糖胺、骨胶质、脑素、酸性黏多糖及脂肪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及维生素A、蛋白质、钙、磷、镁等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非特异抵抗力作用,增强性腺功能和生精效果,尤其适宜中年男性、体质较差的人、性功能衰退者、疲劳过度的中青年以及患有子宫虚寒、崩漏等妇科疾病的女性。还能刺激血细胞的生成,临床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
鹿茸性温,用之得当,功力卓著,但用之不当或剂量过大,则有升火动血之弊,可能出现衄血、口干等症。阴虚阳亢者应当禁用,即使是阳虚精血不足,也应先小量,逐渐增加,此即“大虚缓补”之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6:35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1、强身健体、抵抗衰老
我们已经知道鹿茸是一味非常非常名贵中药,对于人们来说,可以起到强壮身体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延缓人们的衰老,衰老一直是人们不想面对的问题,尽管知道总会有这个时候,但是当真正发现自己到了。老了的时候还是有些难以适应,而鹿茸可以帮助大家缓解一下衰老,让人们可以多适应一下衰老,而且鹿茸可以提高人们各个器官的性能,让人们更加健康。
2、强心护脉我们已经知道鹿茸可以降低人们的血压,这也可以看出,鹿茸具有保护人们心血管的作用,年纪越大,心血管就会容易出毛病,所以可以多吃些鹿茸,保护心血管。
3、壮肾阳益精血
鹿茸甘咸性温,入肾经,禀纯阳之性,具有生发之气,能峻补肾阳,益精血,宜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所导致的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等,可单用鹿茸或者配入复方应用,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鹿茸的正确吃法有哪些
鹿茸水鸭汤
材料:水鸭1只,姜片3块,鹿茸4片。
做法:水鸭洗净后与生姜及鹿茸一起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水,煲3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可以温中明目,适宜老年体虚气血衰弱的人群服用。
鹿茸淮山竹丝鸡
材料:鹿茸4克,淮山药40克,竹丝鸡120克。
做法:将鹿茸、淮山洗净,竹丝鸡去皮切小块。将鸡块放入开水煮5分钟后,取出过冷水。在将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的开水,隔水慢炖2-3小时,即可服用。
功效:可温壮肾阳,收敛止带。
鹿茸酒
将鲜鹿茸洗净后切片,泡入50度以上的500ml白酒中。浸泡时间约二周即可。每日服10-25ml,可温肾壮阳,强健腰膝。
人参鹿茸鸡肉汤
材料:鸡肉120克、红参(或高丽参)12克、鹿茸32克。
制作:我们先把买好的鸡胸肉或鸡腿肉洗干净,可以切成丁;将我们准备好的人参切成片。然后这些材料一起炖盅内,要加开水,不能加凉水,然后盖好盖子,炖大约3小时就可以了,汤成可供饮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8:59
鹿茸泡酒,可单独浸泡,也可加其它材料一起搭配浸泡,例如
【配方(仅供参考)】雪莲500克,鹿茸500克,冬虫夏草150克,冰糖100克,谷养康零添加泡酒用酒2.5L
【制作方法】将雪莲鹿茸切碎,与冬虫夏草一起放入白酒中浸泡,加盖密封3个月即可
而且,泡酒要用土陶坛或者玻璃器皿,禁用塑料和金属器皿泡酒,塑料、金属装酒会因为酒的腐蚀作用,逸出有害物质。而且玻璃、陶瓷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白酒,度数在55°到60°之间为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41
鹿茸是一味名贵的滋补中药材,药用价值以及食用价值都非常高,它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0:39
“鹿茸,补精添髓之功效虽甚伟,服食不善,往往发生吐血、衄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
鹿茸粉
取鹿茸5克,与红枣、姜片、米酒等放在有盖容器内水浴蒸煮、透熟,2~3日食完。
鹿茸25~30克,与鸡、鸭、鸽、猪等肉及红枣并配以佐料,炖熟后可食数日
鹿茸与中药一起煎汤服用,是普遍的吃茸方法,所需中药视自身所需,由大夫开方自己煎制。
泰国习惯将鹿茸水炖后食用,或将鹿茸加肉苁蓉、枸杞子炖食。
总之鹿茸吃法诸多,习惯各异,原则是“少吃常吃,大虚缓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