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0 14: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5 22:19
知州相当于现在的**。知州,是中国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知州事是从宋朝才设立的官制,州的长官,而隋唐皆设刺史。
宋朝
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简称知州。
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演化为武臣的迁转之阶,属于横行正使之一。同时,节度使也很快演化成一种地位崇高的虚衔,成为武臣的最高等级,不再有实际权力。州也就由隶属藩镇变为隶属以转运使为长官的路、以及以留守、知×府事、尹为长官的府。
明清
到了明清两朝,知州演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官制。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种: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直接属省,散州隶属府。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和治安等。明代知州从五品,月俸十石。属州的待遇与县同等,直隶州的待遇与府同等,但品秩不同。这是明官制和清官制的不同,无论是属州和直隶州都是从五品,不同的是俸禄。